善权奇观

粤从融结此山川,便作人间小洞天。

香火丛林千古盛,神仙窟宅自今传。

品分三洞中犹宇,脉贯两岩下出泉。

我自有缘聊乞取,万松阴里一牛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广东地区汇聚了这样的山水,仿佛人间的小仙境。
寺庙林立,香火旺盛,自古以来就非常兴盛,神仙的居所一直流传至今。
这里分为三个主要洞穴,如同宇宙中的星辰,山岩间流淌着泉水。
我与这个地方有缘,只想在此静静地歇息,就像在万松树荫下的一头牛安眠。

注释

粤:指广东省。
融结:汇聚融合。
小洞天:形容隐秘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香火丛林:指香烟缭绕、寺庙众多的地方。
神仙窟宅:神仙居住的地方。
品分三洞:指洞穴的等级或分布。
脉贯:指山岩间的脉络。
出泉:泉水流出。
乞取:请求或希望得到。
万松阴里:大片松树林中。
一牛眠:形容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山川之美,开篇“粤从融结此山川,便作人间小洞天”两句,表达了诗人将自然景观与道教神仙思想相结合,将特定的地理环境想象成隐逸的理想之所。这里的“粤”字可能是指岭南地区,即古代对广东一带的称呼。“融结”形容山川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小洞天”则是道教中对隐逸之地的美称。

接下来的“香火丛林千古盛,神仙窟宅自今传”两句,通过对香火和丛林的描写,以及提及“神仙窟宅”,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的仙气氛围和历史悠久性。这里的香火可能是指寺庙中的香火,表示此地信仰之盛,而“神仙窟宅”则暗示着这里是道教修炼的地方。

第三句“我自有缘聊乞取,万松阴里一牛眠”,诗人表达了自己与这个地方的宿缘,并且以轻松的口吻表示要在此处获取灵气或仙气。最后,“万松阴里一牛眠”则是对景物的具体描写,通过“一牛眠”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道教文化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其一)

别公知阅几桑阴,玉笋山中旧隐寻。

郾暮联镳来自旧,泾舟共楫继由今。

一门翁季芝兰味,四海弟兄金石心。

塞上西风渐萧瑟,书来毋惜寄规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曾总干以乃尊侍郎二诗见示和韵(其二)

畴昔风云共壮游,笑吴夏口蜀江油。

我犹乘险凛孤注,君早得闲先几筹。

目底阿蒙元龌龊,膝间文度尽风流。

个中妙理谁能会,且向平原唤督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游千山观

自重来岭峤,岂暇访湖山。

缇骑行边了,戎旗护戍閒。

相看群玉外,一笑六郎间。

回首西风静,何愁老汉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游张公祠(其二)

十年重过石桥行,松下清流载濯缨。

洞隔烟霞知地远,坛连仙佛信天成。

人如云意俱闲适,山带霜容似瘦生。

步出亭皋便归去,它时林壑又寒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