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三)

白发思家万里回,小轩临水为花开。

故应剩作诗千首,知是多情得得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满头白发的人思念着万里之外的家乡,归来后在小窗边对着水面种花赏花。
他应该会写下一千多首诗,因为他的深情得到了回应。

注释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象征诗人经历沧桑。
思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小轩:窗户旁边的小屋或书房。
为花开:以花开的心情来寄托思念。
故应:推测、应该。
剩作:剩余、创作。
诗千首:形容诗的数量众多。
知是:知道是。
多情:情感丰富,这里指诗人深情。
得得来:得到回应,可能是指情感的共鸣或理解。

鉴赏

这段中国古诗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之手,颇具深意。首句“白发思家万里回”,诗人以白发比喻时光易逝,表达了对远方家园的无限思念与归乡的情怀。万里之遥,不仅是空间距离,更是心灵深处的渴望。

接下来的“小轩临水为花开”,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驾着一叶扁舟(小轩)靠近河岸,似乎随着春风的拂过,梅花也在此时盛放。这里的小轩不仅是交通工具,更象征着诗人的情感载体,而临水观花,则是他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第三句“故应剩作诗千首”,表明了诗人面对美好的景物和复杂的情感,决心写下更多的诗篇以寄托自己的情怀。这里的“剩作”意味着即便是未来的岁月,也要继续用诗歌来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最后一句“知是多情得得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性格的自觉和对诗歌创作的理解。他明白,正是因为自己过于多情,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美好,并将这些美好转化为诗篇。

综观全诗,苏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个文学大家的情感丰富与艺术成就。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四)

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

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五)

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抱山斜。

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六)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催。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七)

洗尽铅华见雪肌,要将真色斗生枝。

檀心已作龙涎吐,玉颊何劳獭髓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