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阿母从天降几时,前朝惟有汉皇知。
仙桃不啻三回熟,饱见东方一小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作品,名为《赠凌仙姥》。从诗中可以看出,施肩吾通过对话语境和神奇色彩的运用,表达了对仙姥不凡身世的赞美之情。
"阿母从天降几时,前朝惟有汉皇知。" 这两句诗开篇即以超自然的笔触描绘仙姥的来历,将其形象提升到神秘而崇高的地位,同时通过提及“汉皇”,暗示了一种时间跨度和历史深度,增添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仙桃不啻三回熟,饱见东方一小儿。"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仙姥所食之物乃是仙桃,以及其成熟周期之长久,最后一句“饱见东方一小儿”则可能指代某种神奇事件或景象,通过“东方”与“一小儿”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生命状态。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旷达,不仅展现了施肩吾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古人对于仙界和仙物的无限向往。
不详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入道后称栖真子。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
弱羽飞时攒箭险,蹇驴行处薄冰危。
晴天欲照盆难反,贫女如花镜不知。
却向从来受恩地,再求青律变寒枝。
寒窗羞见影相随,嫁得五陵轻薄儿。
长短艳歌君自解,浅深更漏妾偏知。
画裙多泪鸳鸯湿,云鬓慵梳玳瑁垂。
何事不看霜雪里,坚贞惟有古松枝。
见说南行偏不易,中途莫忘寄书频。
凌空瘴气堕飞鸟,解语山魈恼病人。
闽县绿娥能引客,泉州乌药好防身。
异花奇竹分明看,待汝归来画取真。
师今欲向天台去,来说天台意最真。
溪过石桥为险处,路逢毛褐是真人。
云边望字钟声远,雪里寻僧脚迹新。
只可且论经夏别,莫教琪树两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