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浣溪沙·咏五更》由清代诗人李雯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五更时分的内心世界,细腻地展现了她对梦境与现实、孤独与期待的复杂情感。
首句“历尽长宵梦不成”,开篇便点出主人公经历了漫长的夜晚,却未能入梦,暗示了她内心的孤寂与渴望。接着,“欲明人自怕天明”一句,揭示了她对黎明的恐惧,或许是因为害怕醒来后梦的破灭,或是对即将到来的现实世界的不安。
“兰汤初灭小银屏”描绘了女子睡前的场景,通过“兰汤”和“小银屏”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这里的“兰汤”可能指的是点燃的香炉,而“小银屏”则可能是指床头的小灯或屏风,这些都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
“露染花枝常滴滴,香寒绣被更清清”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凄美。露水滴落在花枝上,香炉中的香气渐渐消散,绣制的被褥在寒冷中显得更加清冷。这些自然与生活中的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心境的理解。
最后,“早知新恨又重生”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对新产生的遗憾或痛苦的无奈接受。这不仅是对当前情境的感慨,也可能包含了对未来未知的担忧和恐惧。
整体而言,《浣溪沙·咏五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主人公在五更时刻的复杂情绪,展现了其对梦境与现实、孤独与期待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