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七六)

以我栖迟处,幽深难可论。

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

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

午时庵内坐,始觉日头暾。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我居住的地方,幽静深远难以描述。
没有风时藤蔓自然摆动,竹林在雾中长久昏暗。
山涧溪水不知为谁而低吟,山间的云突然聚集起来。
中午时分坐在庵中,才感觉到太阳已经升起。

注释

栖迟:居住停留。
幽深:深邃、隐蔽。
论:形容、描述。
萝:藤蔓植物。
动:摇摆。
雾:雾气。
长昏:长久阴暗。
涧水:山涧溪流。
咽:发出低沉的声音。
屯:聚集。
庵:小庙或修行处。
坐:坐下。
暾:形容太阳初升时的暖意。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以我栖迟处,幽深难可论。”这一句点出了诗人的居所,一个幽深到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地方。这个开篇就设定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无风萝自动, 不雾竹长昏。”这里通过对萝卜和竹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事物的自在与安静。没有风的干扰,萝卜自己摇动;没有雾的笼罩,竹子长而不见阳光,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宁静之美。

“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涧水轻柔地流淌,不知是为谁而低吟;山云聚散无常,似乎有自己的节奏。这两句强化了自然界的独立性和诗人与之融合的情感。

“午时庵内坐,始觉日头暾。”到了中午时分,在僧庐里安静地坐着,才感觉到太阳光芒的温暖。这里表达了一种时间的停滞,以及对外界变化的淡漠。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感受,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美好展现。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七)

忆昔遇逢处,人间逐胜游。

乐山登万仞,爱水泛千舟。

送客琵琶谷,携琴鹦鹉洲。

焉知松树下,抱膝冷飕飕。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九)

去年春鸟鸣,此时思弟兄。

今年秋菊烂,此时思发生。

绿水千肠咽,黄云四面平。

哀哉百年内,肠断忆咸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八三)

精神殊爽爽,形貌极堂堂。

能射穿七札,读书览五行。

经眠虎头枕,昔坐象牙床。

若无一堵物,不啻冷如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九一)

昨见河边树,摧残不可论。

二三馀干在,千万斧刀痕。

霜凋萎疏叶,波冲枯朽根。

生处当如此,何用怨乾坤。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