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显刘公挽诗(其二)

祸基媒孽自燕秦,抗议如公有几人。

军旅未闻焉用试,豺狼不噬岂宜亲。

求鱼缘木谩蠹国,曲突徙薪翻殒身。

才大言深古难用,忠良千载恨常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灾祸的根源始于燕秦两国,像您这样公开抗议的人又有几个呢。
军队事务尚未检验,何必尝试;豺狼不主动攻击,怎可轻易亲近。
试图从错误的方法中获取利益只会蛀蚀国家,预防火灾的建议反遭自身牺牲。
才能出众、言论深刻的人古来少见,难以被任用,忠诚贤良之人千百年来的遗憾始终存在。

注释

祸基:灾祸的根源。
媒孽:引致灾祸的因素。
燕秦:古代的两个国家。
抗议:公开反对或抗议。
公:指公正无私的人。
军旅:军队事务。
试:尝试。
豺狼:比喻凶恶的人。
亲:亲近。
缘木:爬树找鱼,比喻徒劳无功。
蠹国:蛀蚀国家。
曲突徙薪:比喻预防灾难。
殒身:丧生。
才大言深:才能出众、言论深刻。
古难用:在古代难以被任用。
忠良:忠诚而贤良的人。
恨常新:遗憾始终存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忠显刘公挽诗(其二)》。诗中通过对历史上的忠良之士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忠诚和正义的高度评价,以及对那些能够坚守道德、不畏强权的人物的怀念与敬仰。

首句“祸基媒孽自燕秦”暗示了自古以来的政治恩怨交织,如同家国兴衰的历史长河。接着“抗议如公有几人”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直言不讳、坚持正义的人才的渴望和怀念。

中间两句“军旅未闻焉用试,豺狼不噬岂宜亲”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军队生活,强调了忠良之士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其本色,不会被污染。

接下来的“求鱼缘木谩蠹国,曲突徙薪翻殒身”则是通过古人求取真理、不畏牺牲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知和正义的崇高敬意。

最后两句“才大言深古难用,忠良千载恨常新”则强调了真正的才能与言论是难以施展于世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流传千古而不衰的忠良之士的无尽哀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赞颂,抒写了诗人对于忠诚、正义以及才能的深切理解和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忠显刘公挽诗(其一)

活人忧国见平生,晚节临危志益明。

汉仗尘深远宫阙,胡裘风急半公卿。

千人致招竟不起,万户封侯却似烹。

暮晋朝梁真可忍,纷纷蝼蚁尚偷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忽见早梅

积雪凝闽岭,凌风识暗香。

疏花经雨瘦,卧影入溪长。

万里难为赠,九回空绕肠。

绿原聊驻屐,试待月荒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昔柳柳州作永州山水诸记泉石之状如在目前兹峡上群山与柳州之文颇类

山溪荦确冒荒筠,石溜涓涓尽日闻。

微水寒来浑见底,峡山雪后欲侵云。

深溪春动梅争发,绝壑林高日易曛。

应似零陵溪上景,林泉多类柳州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枕上闻雪呈赵郭二丈

上瑞来宁玉座忧,夜声先到竹窗幽。

饥肠已作来年饱,病眼聊须腊月收。

高士清贫无弊履,故人狂兴阻扁舟。

却思清旷江边路,鹑兔成车酒自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