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塞子(其二)大悲、再作

蛮径寻春春早,千点雪,已飞梅。

席地插花传酒、日西催。

莫作楚囚相泣,倾银汉,洗瑶池。

看尽人间桃李、拂衣归。

形式: 词牌: 沙塞子

翻译

在偏僻的小路上寻找春天,春天来得早,梅花已经带着雪花飘落。
席地而坐,插花饮酒,太阳西下催促着时光的流逝。
不要像被囚禁的人一样悲伤哭泣,让我们举杯如银河倒映,清洗瑶池般的美景。
欣赏完世间繁华的桃花李花,我便拂袖离去。

注释

蛮径:偏僻的小路。
寻春:寻找春天。
春早:春天来得早。
千点雪:无数的雪花。
飞梅:飘落的梅花。
席地:席地而坐。
插花:插花装饰。
传酒:传递酒杯。
日西:太阳西下。
莫作:不要做。
楚囚:比喻身处困境的人。
相泣:相对哭泣。
倾银汉:举杯如银河倒挂。
洗瑶池:清洗如瑶池般的美景。
人间:世间。
桃李:桃花和李花。
拂衣:挥动衣袖。
归:离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敦儒的《沙塞子·其二》,全名为《大悲·再作》。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抒发春日游玩之乐与人生无常的情感交织之作。诗中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有生机又带忧伤的氛围。

开篇“蛮径寻春春早,千点雪,已飞梅。”用“蛮径”指代幽深的小路,表达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待和探索。然而,“千点雪”却给人以冷冽之感,与“春早”形成鲜明对比,而“已飞梅”则预示着春意渐浓。

中间两句“席地插花传酒、日西催。”描绘了一幅诗人与友人在户外赏春饮酒的情景。“席地插花”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欢愉气氛,而“传酒”和“日西催”则透露出对光阴易逝的无奈。

后两句“莫作楚囚相泣,倾银汉,洗瑶池。”中的“楚囚”典故出自《诗经》,意指囚徒之悲。这里诗人以此比喻提醒读者不要沉溺于过往的哀伤,而是要珍惜眼前的人生美好。“倾银汉,洗瑶池”则形象地表达了洗去尘俗、净化心灵的愿望。

结尾“看尽人间桃李、拂衣归。”中“看尽人间桃李”意味着诗人对世间繁华已经饱览无余,而“拂衣归”则表现出一种超脱红尘的淡然和归隐之意。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人间美好及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264)

朱敦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 字:希真
  • 籍贯:洛阳
  • 生卒年:1081-1159

相关古诗词

沙塞子(其一)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催愁。

不见凤楼龙阙,又经秋。

九日江亭閒望,蛮树远,瘴烟浮。

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形式: 词牌: 沙塞子

芰荷香.金陵

远寻花。正风亭霁雨,烟浦移沙。

缓提金勒,路拥桃叶香车。

凭高帐饮,照羽觞、晚日横斜。六朝浪语繁华。

山围故国,绮散馀霞。

无奈尊前万里客,叹人今何在,身老天涯。

壮心零落,怕听叠鼓掺挝。

江浮醉眼,望浩渺、空想灵槎。曲终泪湿琵琶。

谁扶上马,不省还家。

形式: 词牌: 芰荷香

苏武慢.寄赠

枕海山横,陵江潮去,雉堞秋风残照。

閒寻桂子,试听菱歌,湖上晚来凉好。

几处兰舟,采莲游女,归去隔花相恼。

奈长安不见,刘郎已老,暗伤怀抱。

谁信得、旧日风流,如今憔悴,换却五陵年少。

逢花倒躲,遇酒坚辞,常是懒歌慵笑。

除奉天威,扫平狂寇,整顿乾坤都了。

共赤松携手,重期明月,再游蓬岛。

形式: 词牌: 选冠子

苏幕遮(其一)

瘦仙人,穷活计。不养丹砂,不肯参同契。

两顿家餐三觉睡。闭著门儿,不管人闲事。

又经年,知几岁。老屋穿空,幸有天遮蔽。

不饮香醪常似醉。白鹤飞来,笑我颠颠地。

形式: 词牌: 苏幕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