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台

九成台上得观韶,十月飞葭律气调。

日落圭琮横极浦,天晴钟磬倚层霄。

华虫已破洪荒远,辇路空馀紫翠遥。

圣世只今崇述作,欲将古调献明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成台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九成台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色,以及其与古代文化的紧密联系。

首联“九成台上得观韶,十月飞葭律气调”开篇即点明地点和时节,九成台作为观赏之地,十月的葭律(芦苇)随风飘动,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意境。这里的“韶”既可指韶乐,也可暗喻古代的和谐与美好,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向往与敬仰。

颔联“日落圭琮横极浦,天晴钟磬倚层霄”进一步描绘了九成台的壮丽景色。日落时分,圭琮(古代礼器)的影子横跨在广阔的水面上,天晴之时,钟磬的声音仿佛倚靠在层层云霄之上,既有视觉上的壮观,也有听觉上的悠扬,展现出九成台的雄伟与宁静之美。

颈联“华虫已破洪荒远,辇路空馀紫翠遥”则通过“华虫”(古代帝王服饰上的装饰品)与“辇路”(皇帝出行的道路)的意象,表达了九成台作为历史遗迹,虽历经岁月沧桑,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依然深远,如同洪荒时代被华美的装饰所打破,留下的是对历史的深刻记忆与对未来的展望。

尾联“圣世只今崇述作,欲将古调献明朝”总结全诗,表达了在当今盛世中,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诗人希望将古人的智慧与艺术,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给未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弘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九成台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还蕴含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780)

王渐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芙蓉庵

暖入初冬候,芙蓉晚未残。

客逢贤郡守,游识旧江山。

帝子归何处,仙人去不还。

独怜庵上月,犹自照酡颜。

形式: 五言律诗

颖江书院

共入闻韶径,遥登寡过堂。

风烟环武水,名胜带皇冈。

礼乐乡闾洽,文章草木光。

会当修郡志,吾欲撰循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登帽峰

滇水津边驻客航,帽峰亭上询虞皇。

生来不及江山幸,犹带重华翠辇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贺蒋石庵寿

捧觞寿公,侑觞以词。公昔涖民,母民子慈。

子民之远,悠悠以思。民思慈仁,民命脉之基。

威之恤之,役之斯时之。畴曰不百年,作民牧规。

公仁公慈,民牧是稀。廉明镇定,大僚是稀。

入赞雍熙,垂迹践遗。相栋明堂,万世治维。

聿公是知,万年邦家之基。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