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仁西湖泛舟

满船歌吹拂春湾,天外晴霞水底斑。

谁信飞觞临绮席,独能回首望青山。

东门车马匆匆别,西洛风烟寂寂闲。

叠石溪头应更好,却输野叟坐林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满船的歌声吹拂着春天的河湾,天空中晴朗的晚霞在水中闪烁斑驳。
谁能相信,在华丽的宴席上举杯畅饮时,只有我独自回望那青翠的山峦。
东门外车水马龙,人们匆忙告别,西洛城的风烟则显得宁静而悠闲。
堆叠的石头溪边景色应该更美,但我却觉得不如老者静坐在林间自在。

注释

歌吹:歌声和乐曲。
春湾:春天的河湾。
晴霞:晴朗的晚霞。
飞觞:飞快地饮酒。
绮席:华丽的宴席。
回首:回头。
青山:青翠的山峦。
东门:东门外。
车马匆匆:车水马龙。
西洛:西洛城。
风烟:风尘和炊烟。
叠石:堆叠的石头。
野叟:老者。
林间:树林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船图画面。"满船歌吹拂春湾",透露出一种欢快、喜悦的情境,人们在春天的湖上唱歌,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时光。"天外晴霞水底斑"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阳光穿过云层照射到湖面,形成了波光粼粼的效果。

然而,在这宁静的画面中,也渗透着一丝离别和怀念之情。"谁信飞觞临绮席"可能是在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而"独能回首望青山"则是诗人在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时,内心的不舍与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东门车马匆匆别,西洛风烟寂寂闲"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东门车马奔驰,是人们告别的景象,而西洛风烟静谧,则是离别后的宁静与孤独。

最后两句"叠石溪头应更好,却输野叟坐林间"似乎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心境。诗人认为在溪头叠石可能会更加美好,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像野叟一样,坐在林间享受那份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展现了他面对离别时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以及追求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始平公以光得免使北赐之以诗谨依韵酬和

皇华将命得人难,专对非才辄自言。

幸免驱车涉沙漠,尚容载笔侍宣温。

不唯羞屈穹庐膝,无奈常游魏阙魂。

衮职区区未能补,何时馀论奉清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始平公新作双樗庵命光为诗

间气生王佐,多才秉国钧。

栋隆凭杞梓,节劲仰松筠。

底绩承平业,遗荣寿考身。

结庐依散木,退让乐天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宜甫东楼晚饮

宾主俱欢醉,高楼迥倚空。

形忘羁检外,酒散笑谈中。

晚市烟初白,秋园叶半红。

登临不厌数,朝夕是寒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忝职谏垣日负忧畏缅思云夫处士老兄萧然物外何乐如之因成浮槎诗寄献以抒鄙怀

秋水浮槎客,漂如一叶轻。

鸥群须仗信,鲸口几忘生。

耿耿天津阔,滔滔海浪惊。

何时还故土,怀糈问君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