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

山晚云雾合,江秋风雨多。

凭夷何事舞,楚水忽翻波。

黯黯夕阳尽,翩翩暮鸟过。

轻舟送两桨,闻唱石城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傍晚时分山间云雾缭绕,秋天江面上风雨交加。
在平静的江面,不知为何有人在舞蹈,突然激起层层波涛。
昏暗的夕阳渐渐消失,归巢的鸟儿纷纷掠过天际。
一叶轻舟划动双桨,传来石城的歌声。

注释

山晚:傍晚时分。
云雾合:云雾缭绕。
江秋:秋天江面。
风雨多:风雨交加。
凭夷:在平静中。
何事:为何。
楚水:江水。
忽翻波:突然激起波浪。
黯黯:昏暗。
夕阳尽:夕阳消失。
翩翩:轻盈地。
暮鸟:归巢的鸟儿。
轻舟:小船。
两桨:双桨。
石城歌:石城的歌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

“山晚云雾合,江秋风雨多。”开篇两句,设定了一种时间和环境背景,山间在傍晚时分浓云密布,江上则是秋天频繁的风雨,这样的景象给人以一种淡淡的忧郁感。这种自然界的变化往往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

“凭夷何事舞,楚水忽翻波。”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生灵在自然中的自由与激情,“凭夷”指的是古代的舞者,而“何事舞”则给人一种无奈和解脱感。紧接着“楚水忽翻波”,诗人通过对江水突然翻腾的描述,传达了内心的某种躁动或激烈情绪。

“黯黯夕阳尽,翩翩暮鸟过。”这两句则是对晚景的描写,“黯黯”一词形容了夕阳余晖中的沉郁与淡远,而“翩翩”的暮鸟,则给人一种孤独和寂寞之感。

“轻舟送两桨,闻唱石城歌。”最后两句,诗人坐在轻盈的小船上,用力轻柔地划动双桨,同时听到来自远方的石城歌声。这不仅是对听觉的一种享受,也是心灵深处的一种慰藉。

整首诗通过山、水、云雾、风雨等自然元素,以及舞者、鸟儿和歌声等生动细节,勾勒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也折射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北轩手种竹两竿近辄有甘露降其上作五言示诸同舍

秋来手种竹,憔悴不成林。

复此雪霜晚,空惊孤直心。

如何沾瑞露,似欲慰穷阴。

珠华粲将坠,玉色润还深。

含春乍荏苒,戴日尚萧森。

玄泽非人力,樵苏无见侵。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八月六日寄邻几诸君

谬为天官属,得与选事亲。

略计三百州,绿衣九千人。

较材迷长短,守法愧因循。

救末知不足,澄源力难伸。

诸君备乡老,多士竞国宾。

鉴形肖止水,播物参洪钧。

解论皆造微,详延必逢真。

仰成宽吏责,端本慰吾民。

功则太平始,任非百职伦。

聚精会冠剑,重钥閟埃尘。

寄重地必禁,问迹疏无因。

风雨何萧萧,鸡鸣夜将晨。

一日如三月,况兹别累旬。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八月旦始凉

骚骚北风急,杳杳白云飞。

江汉波新起,蒹葭露欲睎。

狂歌闻凤鸟,楚制见荷衣。

历历先贤趣,南浮亦庶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八角井

谁凿八角井,不方亦不圆。

此地饶美水,此井独苦泉。

泉甘常早竭,泉苦更永年。

浪得世上名,对之还慨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