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梦英大师

纪赠歌诗数百人,序师多艺各求新。

未言篆隶飞龙凤,且说风骚感鬼神。

琴有古声清耳目,鹤无凡态惹埃尘。

英公所学还如此,不错承恩近紫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为众多诗人作序,赞美他们的多才多艺追求创新。
他们还未提及篆书隶书如龙凤般飞扬,先讲的是诗歌辞赋如何感动鬼神。
琴声古朴清雅,能净化心灵,鹤的姿态超凡,不沾染世俗尘埃。
像英公这样的人,他的学识修养依然如此高深,实至名归,接近皇上的宠爱之地。

注释

纪赠:为……作序。
歌诗数百人:众多诗人。
序师:为诗人作序的老师。
多艺:多才多艺。
求新:追求创新。
篆隶:篆书和隶书,古代书法艺术。
飞龙凤:形容书法飘逸如龙凤。
风骚:指《诗经》和《楚辞》,代指诗歌辞赋。
感鬼神:感动人心,具有深远影响。
琴有古声:古琴演奏出清雅的声音。
清耳目:使耳朵和眼睛感到清新。
鹤无凡态:鹤的姿态与众不同,非同寻常。
惹埃尘:吸引尘世的纷扰。
英公:对某位杰出人物的尊称,可能是历史上的人物。
所学:所学的知识和修养。
承恩:蒙受恩宠。
紫宸:皇宫中靠近皇帝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诗人杨昭俭所作,名为《赠梦英大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对被赠诗者的崇高评价。

“纪赠歌诗数百人,序师多艺各求新。”开篇即表明诗人对于被赠诗者在文学上的贡献与才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纪赠"意指赠送诗歌,而"数百人"则强调其影响力广泛;"序师多艺各求新"则显示出这位大师不仅精通多种艺术,而且还不断追求创新。

“未言篆隶飞龙凤,且说风骚感鬼神。”这里诗人提及的是篆书(一种古代书法)与龙凤的意象,以及《世说新语》中所说的"风骚"一词,意味着文学作品能够感动鬼神。这两句表达了对被赠诗者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和文学作品的超凡力量的赞美。

“琴有古声清耳目,鹤无凡态惹埃尘。”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琴有古声清耳目"表明诗人认为大师弹奏的琴音清澈,如同古代圣贤之声,能够洗涤人们的耳目;"鹤无凡态惹埃尘"则形象地描绘出一幅鹤立云端、超凡脱俗的画面。

“英公所学还如此,不错承恩近紫宸。”诗人最后表达了对英公(被赠诗者)的敬仰之情。"英公所学还如此"意味着大师的学问和才华仍旧在诗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不错承恩近紫宸"则暗示诗人认为大师能够得到皇帝的恩遇,靠近权力中心。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一篇颂扬之作,通过对文学、书法等艺术形式的赞美,以及对于被赠诗者超凡脱俗的一系列比喻和形象,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英公大师的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2)

杨昭俭(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华阴(今华阴市)。他是唐文宗、唐武宗时宰相杨嗣复的曾孙。出身于官宦世家,后唐长兴年间(930~933)考取进士。初任成德军节度推官,历左拾遗、直史馆,曾与中书舍人张昭远等同修《明宗实录》,为后来编《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积累了丰富资料。以修史功迁为殿中侍御史

  • 字:仲宝
  • 籍贯:北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 生卒年:902~977

相关古诗词

惜花

舍南舍北飞花急,故故随风拂画屏。

落日梦回伤别离,少年心在惜娉婷。

醉骑宛马穿金谷,笑听吴娃唱后庭。

转首繁华不可见,黄鹂空解语丁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自述真赞

真兮寥廓,郢人图雘。岳耸云空,澄潭月跃。

形式: 押[药]韵

游大涤栖真洞(其二)

山峨来夹案,泉急自穿渠。

密记东阳诀,高题上帝居。

牙儿藏宝箧,山子走篮舆。

曲折玑衡转,溪坳可结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净土寺追和东坡韵

令君督来期,书邮日旁午。

世事不足论,清游乃先务。

朝朝叩禅关,复此得净宇。

浅斟琥珀浓,细嚼银丝缕。

味隽问牛酥,轩高来燕乳。

曲折溪屡横,尖圆峰可数。

万顷喧桑田,一簇静松坞。

由来镜中人,不殊草头露。

越主朝汴宫,蜀客尽吴语。

剥蚀净土碑,荒残峡山路。

桑梓如之何,谁能忘一顾。

日询锦桥新,三叹清流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