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寺追和东坡韵

令君督来期,书邮日旁午。

世事不足论,清游乃先务。

朝朝叩禅关,复此得净宇。

浅斟琥珀浓,细嚼银丝缕。

味隽问牛酥,轩高来燕乳。

曲折溪屡横,尖圆峰可数。

万顷喧桑田,一簇静松坞。

由来镜中人,不殊草头露。

越主朝汴宫,蜀客尽吴语。

剥蚀净土碑,荒残峡山路。

桑梓如之何,谁能忘一顾。

日询锦桥新,三叹清流俯。

形式: 古风

翻译

期待你的到来,书信频繁传递
世间纷扰无需多言,清闲游赏更为重要
每日清晨敲击禅门,再次找到清净之地
慢慢品尝琥珀美酒,细细品味银线般的茶香
美味如牛酥般醇厚,轩窗高敞接纳燕乳
溪流曲折横生,山峰尖锐圆润清晰可见
广阔田野间一片喧闹,唯有松林静谧
镜中的自己与草尖露珠无异
越王曾朝拜汴宫,蜀地之人皆说吴语
古迹碑文剥蚀,山路荒凉破败
家乡的变化如何,谁能不怀念
每日询问锦桥的新貌,多次感叹清澈流水

注释

督来期:期待的到来。
书邮:书信和邮递。
清游:清闲游赏。
禅关:禅寺的大门。
净宇:清净的居所。
琥珀:一种透明树脂制成的酒。
银丝缕:形容茶香如丝线般细腻。
牛酥:牛乳制成的酥油。
燕乳:燕子带来的乳状食物,可能指蜂蜜。
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松坞:松树林丛。
镜中人:镜子中的自我形象。
草头露:比喻微小的事物。
越主:古代越国的君主。
汴宫:北宋都城开封的皇宫。
剥蚀:磨损、腐蚀。
桑梓:故乡。
锦桥:装饰华丽的桥。
清流:清澈的流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栋的作品,名为《净土寺追和东坡韵》。从内容来看,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净化的心境。

“令君督来期,书邮日旁午。”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书信往来的情景,以及时间的流逝。

“世事不足论,清游乃先务。” 表明诗人对于尘世琐事持有一种超然态度,更注重精神上的自在与自由。

“朝朝叩禅关,复此得净宇。” 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佛教禅宗的向往,以及通过禅修来获得心灵净化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浅斟琥珀浓,细嚼银丝缕。味隽问牛酥,轩高来燕乳。” 则是对饮食生活的一种享受和体验,其中“琥珀”、“银丝”等字眼营造出一种精致美好的意境。

“曲折溪屡横,尖圆峰可数。”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是山水之間的宁静与美丽。

“万顷喧桑田,一簇静松坞。” 描述了一种由繁华到寂静的转变,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由来镜中人,不殊草头露。” 这里借用了古代的哲学思想,表达了对生命真谛的追问,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无常感受。

最后几句:“越主朝汴宫,蜀客尽吴语。剥蚀净土碑,荒残峡山路。” 是诗人对于历史、文化和个人经历的一种回忆与反思,其中“越主”、“蜀客”等字眼涉及了古代的历史人物和地理概念。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意愿。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色彩。

收录诗词(4)

杨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丁巳再游题蓬山堂泉石

琼流鉴空,混沌一隙。紫霄柱下,清泉白石。

形式: 四言诗 押[陌]韵

云安龙脊滩

洞庭老龙时出没,万斛舟航皆辟易。

此龙脊背已铁石,肯逐时好作人日。

我呼邦人来踏碛,恍然如见河图出。

大巫鸡卜占云吉,小巫竹枝歌转激。

飘石扬沙障江色,尘埃何处不相袭。

摩挲石刻聊偃息,恐有老人来横笛。

形式: 古风

酿溪煮海恩无极,千家沽酒万家盐。

形式:

夜泛西湖

明月欺人醉不知,夜深偷入读书帏。

好将松户牢关锁,留此清光莫放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