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闭门》是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闭门独处,静心思考的场景。
首联“寒食清明旬日间,海棠初发鬓丝斑”描绘了时节变换的景象,寒食与清明相距不远,海棠在春光中初放,诗人的鬓发也仿佛染上了春色,斑驳陆离。这一联以自然之景映衬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春色与人情交织,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欣喜并存的氛围。
颔联“闭门索句真成拙,换水添花稍觉顽”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创作状态。闭门索句,即闭门苦思,但似乎并未找到满意的答案,反而觉得有些笨拙。换水添花,可能是在尝试调整环境以激发灵感,却也显得有些机械和乏味。这两句反映了创作过程中的挣扎与困惑,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颈联“言下枯禅成露地,意中小谢有青山”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枯禅,比喻枯寂的禅定生活,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在闭门独处时的心境。露地,指空旷之地,暗示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某种释放。小谢,指的是南朝诗人谢朓,这里的“小谢有青山”可能暗喻诗人内心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慰藉。这一联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从内心深处寻求解脱与和谐的过程。
尾联“试思何物容臧否,偶尔逢春一破颜”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试图思考什么能够容纳他的喜怒哀乐,最终在春天的偶然相遇中找到了答案——微笑。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感恩。诗人通过这一瞬间的微笑,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闭门独处、创作过程、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与和谐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