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馆避暑

虚馆含微风,高梧散层阴。

逍遥敞户牖,旷荡披烦襟。

云光压孤城,火气连千岑。

四海俱探汤,独清亦何心。

愿倾西湖水,起就三日霖。

落落抱寸诚,此志谁能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避暑于东馆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清幽生活的向往。

首句“虚馆含微风,高梧散层阴”,以“虚馆”点明地点,暗示了环境的空旷与静谧;“微风”与“层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高大的梧桐树在微风中摇曳,树荫逐渐散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夏日傍晚的宁静画面。

接着,“逍遥敞户牖,旷荡披烦襟”,诗人自由自在地打开门窗,让心灵得以释放,摆脱尘世的烦恼。这里的“旷荡”不仅指空间的开阔,更表达了诗人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云光压孤城,火气连千岑”,云彩遮蔽了远处的孤城,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山峦之间,形成了一幅壮丽而略带忧郁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某种反思。

“四海俱探汤,独清亦何心”,四海之内皆是热浪滚滚,唯有此处清凉如水,诗人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一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避暑之地的独特与珍贵。

最后,“愿倾西湖水,起就三日霖”,诗人表达了希望将西湖的水倾倒下来,带来连续三天的大雨,以滋润万物的心愿。这既是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也是对和谐共生、普降甘霖的美好愿景的寄托。

“落落抱寸诚,此志谁能任”,诗人以“寸诚”自谦,表示自己的愿望虽小却真诚,但实现这样的愿望似乎无人能承担。这句话流露出一丝无奈与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与和谐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得隐直书

庭柯结浮阴,深竹听鸣鵙。

晚凉爱轩宇,默念得佳客。

适有南逝鸟,堕君一封帛。

眷予方幽独,慰我正相忆。

洛中轻肥地,子复憔悴色。

富贵若可求,吾从执鞭役。

形式: 古风

隐直近诣阙献书报闻

炎晖若探汤,周道行倭迟。

之子忍重跰,斯人方病痱。

上书苍龙阙,移副鼎足司。

卓跞动群听,谓言即张弛。

虞卿万乘相,子房帝王师。

古事可彷佛,世涂实参差。

天阍虎豹深,弃我忽若遗。

却走国西门,素衣化为缁。

行行屡回首,未忍从此辞。

贤者爱其君,肯如悻悻为。

吾闻先达语,进退自有时。

版筑不为辱,饭牛岂嫌迟。

男儿建功名,或与老大期。

努力梁甫吟,古人不予欺。

形式: 古风

将入京得淮南王工部书及遣寿州官船以来五言寄之

生理厌漂荡,三年若栖苴。

春深感松柏,流涕望京华。

谁言数舍近,局滞成天涯。

鬓色新二毛,怅然空复嗟。

明侯平生意,虽远不云遐。

叩君金玉音,眷我需于沙。

旭日明清川,扁舟问贫家。

虽非方外游,此亦海上槎。

尽日庇短篷,不惭负舍蜗。

愧君济川才,引领隔云霞。

何由一乘兴,世累纷如麻。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答君章誉两儿见寄

窥镜见二毛,自怜忧患馀。

岂惟壮心尽,方与功名疏。

终岁不捉笔,历时长束书。

顾常念绝学,正复伤离居。

忽忽莫自聊,悠悠空岁除。

过壮而无闻,我其众人欤。

故人来江南,丹毂映隼旟。

尚持平生意,期我相得初。

殷勤作新诗,烂漫联琼琚。

溢美及儿曹,伻来问起予。

虽知非其实,但愧情相于。

矧乃笔力雄,骎骎逼曹徐。

一读必三叹,何由望储胥。

故人昔流落,襟抱久不摅。

乃者始再迁,通直承明庐。

苍龙脱韝绁,快马从轻车。

神至气自豪,心广体亦舒。

渊源未易测,变化天池鱼。

宁独扬子云,其工似相如。

苟能哀憔悴,有似慰空虚。

月寄三四幅,穷愁直见祛。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