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加工。开篇“两山吞浪白如烟”一句,以动态的视角捕捉了波涛翻腾、山影揽月的生动情景,用“白如烟”形容水流的模糊与连绵,既表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紧接着,“忽见桥梁接岸边”一句,则突然转换了画面的构图,从远观到近察,由动态到静止,营造出一种发现的喜悦和惊奇。
下片“已是筑成堤上路,不须重唤渡头船”表明了一种对工程之巨大与便捷的赞赏,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类智慧和劳动成果的肯定。接下来,“千年野鹤归华表,百尺长虹驾巨川”两句,以千年的时空背景,描绘了野鹤与长虹并存的壮观景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更蕴含着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哲思。
末段“岁物已收人力暇,闾阎争颂使君贤”则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统治者的期待。诗中所表现出的既是对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理想领袖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川、桥梁、野鹤、长虹等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其艺术魅力在于画面宏大、意境深远,同时又蕴含着对社会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