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毓和母七十初度求题小影

谢母雅好道,七十志逾坚。

不以福胜慧,火中生红莲。

又有子若孙,在俗而行禅。

锡类摄同事,所交皆圣贤。

颂祝匪无物,重以法供先。

殷勤乞我赞,以当仁者言。

天地不称寿,大寿语默边。

非数量所拘,得之实有缘。

努力须及时,释迦岂自然。

至哉真实相,普现群生前。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年届七旬的谢母,其对道学的热爱与追求超越了年龄的限制,展现出坚定的意志。她不以物质的福泽自满,而是如同莲花在烈火中绽放,象征着精神的高洁与超脱。诗中还提到她的子孙虽在尘世生活,却能秉持禅修之心,与圣贤为伍,体现了家族的深厚修为与和谐共处。

谢母不仅受到家人的爱戴与祝福,更得到了他们以佛法供养的尊敬。她诚恳地请求诗人题写赞语,以此表达对仁者的敬意。诗人则以天地间无法衡量的长寿为喻,指出真正的长寿并非外在的岁月累积,而是内心的智慧与慈悲所赋予的生命意义。他鼓励谢母把握当下,珍惜时光,效仿佛陀释迦牟尼的精神,追求真实与普遍的真理,让这种智慧照耀于众生之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谢母高尚品格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27)

释函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龚德瞻扇头

君知造化者,而不行造化。

呼牛应以牛,呼马应以马。

真亦随他真,假则灼是假。

眼孔空一世,踪迹半天下。

与君世外交,相看口常哑。

同在五行中,各自有陶冶。

君示有室家,我固乐山野。

死生与险夷,嘻笑而怒骂。

但以虚舟触,胸次恒洒洒。

交尽世间人,亦何妨和寡。

君索我赠言,咄咄聊且且。

愿君终解脱,共休乎般若。

形式: 古风

禅人制衣示之以诗

此衣如传舍,一日三易主。

须知我与子,亦无决定义。

但以此蒙头,谁论是不是。

形式: 古风

戊戌小除示澹书记

我年五十一,适汝四十五。

面目各老大,法身无遮护。

七年小除夕,喜共今年度。

缘聚且有时,况复无上道。

道在忧弥深,空忧愧无补。

爱尔性忱挚,惧尔性疏稿。

我归自栖贤,晤别犹草草。

臷庵一月谈,投机恨不蚤。

屈曲有深言,直捷无行路。

暗明绝暗明,回互不回互。

十地岂其俦,万法从兹扫。

一喝双耳聋,一蹋全身倒。

释子非百丈,山僧非马祖。

荷担莫迟回,须记四十五。

形式: 古风

示雪盛禅人

雪盛供我研,即日乞书扇。

我书既不佳,报称亦颇贱。

嘉尔解人意,忘我笔墨俚。

忻然惠一言,似诗而实偈。

汝性如美石,良工待雕琢。

因缘信有时,逡巡惧瓠落。

汝事余有年,忽务徒周旋。

何如一片石,抱璞蹲吾前。

我闻古之学,慕道如饥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