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十首(其十)

昔余游罗浮,曾过奉宸桥。

是时九月中,万里凉风飘。

遗殿锁秋烟,黄龙不可招。

还顾望瑶池,仙侣何逍遥。

遗荣长自贵,浮艳不终朝。

如何道旁子,鞍马恒自骄。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咏怀十首(其十)》,由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昔日游历罗浮山的经历,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昔余游罗浮,曾过奉宸桥”,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曾经游览过的地点——罗浮山,以及途经的奉宸桥,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接着,“是时九月中,万里凉风飘”两句,通过季节和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状态。

“遗殿锁秋烟,黄龙不可招”中的“遗殿”与“黄龙”分别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不可触及的理想,通过“锁”与“不可招”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无奈。

“还顾望瑶池,仙侣何逍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回望过去的美好时光,想象着仙侣们自在逍遥的生活,流露出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

“遗荣长自贵,浮艳不终朝”两句,诗人通过对“遗荣”与“浮艳”的对比,表达了对物质与虚华短暂性的深刻洞察,强调了内在价值与持久意义的重要性。

最后,“如何道旁子,鞍马恒自骄”以反问的形式,将目光转向现实,对那些只注重外在荣耀、自我炫耀的人提出了质疑,体现了诗人对于真正价值的反思与批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陈来献

余本紫霞人,误落在尘土。

八风日相吹,五气几无主。

入井遇四蛇,上树逢二鼠。

遮雀固所歆,牧牛良独苦。

之子抱奇尚,相从得真侣。

玉诀口能传,金书手自补。

丈夫抗青冥,肯同草木腐。

而我一玄珠,欲觅无处所。

渺渺飞云巅,遥遥通紫府。

愿子振修翎,迟余共遐举。

形式: 古风

送李伯襄(其一)

北风日凛冽,寒霜凋平芜。

君子事行役,负剑游帝都。

弦歌未终宴,仆夫已戒途。

问子无所适,去入承明庐。

问子何所将,手握灵鼍珠。

丈夫志四方,安能守区区。

何况我生辰,遭世本唐虞。

愿子崇令德,善爱千金躯。

形式: 古风

送李伯襄(其二)

昔与子行乐,秋月照城闉。

今与子为别,朔风扬飞尘。

子奋垂天翼,高飞薄苍旻。

而我羁樊笼,有志不获伸。

子往燕山北,我留粤海滨。

我为道旁璧,子为席上珍。

升沉方异路,安问参与辰。

龙剑匣中鸣,叹息此焉分。

形式: 古风

送张桓孺

黄鹄乘天风,转盼忽已失。

丈夫骋高步,尘网谁能窒。

奈何乡曲士,伊吾老一室。

牢落穷檐中,万事倏已毕。

我友挺异姿,性情本超逸。

束发事远游,九州不遗一。

趋时裾可绝,在险驭能叱。

时复托云松,灵编手自述。

我闻不死乡,万岁如一日。

去矣云间鸿,永谢裈中虱。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