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次李辰甫所寄三首(其三)

扁舟东下初乘兴,明月南飞竟失群。

田父语言时近道,世人嘲笑尚论文。

九山敛气横寒野,一坞朝阳聚暖云。

胜处借人教暂看,后来何必问灵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我乘着小船向东漂泊,满心欢喜,却发现明月也独自向南飞去,仿佛失去了同伴。
农夫的话语中时常透露出智慧,而世人却只关注书面知识的争论。
九座山峦在寒冷的野外收敛了气息,一道山谷中朝阳升起,聚集了温暖的云彩。
美好的景色借由他人欣赏,就已经足够,以后何必再寻求神秘的指引呢?

注释

扁舟:小船。
乘兴:满怀兴致。
失群:孤独,没有同伴。
田父:农夫。
语言:话语。
近道:富有智慧。
敛气:收敛气息。
横:横跨。
朝阳:初升的太阳。
聚暖云:聚集温暖的云朵。
暂看:暂时欣赏。
灵氛:神秘的指引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东行,初尝旅途之兴的景象。"扁舟东下初乘兴"一句,通过“扁舟”这个特定船型,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东行旅程的新鲜感受和期待。接下来,“明月南飞竟失群”,则是用一个壮丽的画面来表达孤单与寂寞之情。这里的“明月”象征着清冷与孤独,而“南飞”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觉到了自己与群体的脱节。

“田父语言时近道”一句,通过对话语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与农夫之间的交流,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探讨。“世人嘲笑尚论文”则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俗之见、学术争鸣持有批评态度,认为这些都无法触及生命的本质。

“九山敛气横寒野,一坞朝阳聚暖云”两句,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这里,“九山敛气”和“一坑朝阳”分别勾勒出山川与日光交互作用下的不同面貌,通过“横寒野”与“暖云”的对比,诗人传达了自然界中阴冷与温暖并存的哲理。

最后,“胜处借人教暂看,后来何必问灵氛”则是诗人对于生活智慧和精神导师的寻求。这里的“胜处”可能指的是某种高妙的境界或地方,而“借人教”则表达了对他人的学习与领悟。在这之后,“暂看”二字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外物所动的态度,最后,“后来何必问灵氛”则是诗人对于未来和宇宙奥秘的一种坦然接受,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5)

吴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清芬阁

乃祖飞英标万古,后来奕叶盛三吴。

传家孙达吾何慊,配食子陵德不孤。

秀句至今辉简表,故山从昔锁松梧。

他年我欲修清供,一盏寒泉一束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避地白岩山中书怀

胡虏凭陵甚,长驱青海边。

携家遭困顿,忧国愤迍邅。

不省岁月换,徒惊花草鲜。

到头苏息否,洒泪问苍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酬次李辰甫所寄三首(其二)

桐花竹实几时生,桑野秋枯茧未成。

肯信饥寒能累道,唯馀寂寞许寻盟。

年颜已愧神仙事,江海难忘故旧情。

何日往来同井陉,清谈清坐到天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酬次李辰甫所寄三首(其一)

近知尽室入烟霞,儿女甘贫惯食鲑。

方外何人差可友,岁阑底处定为家。

江城潮盛漫秋卤,驿道风高捲霁沙。

子拾堕樵归未得,能无借地种桃花。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