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县何子方使君同年园池

桤塍芋垄意中行,浩荡薰风不计程。

雨脚背人归玉垒,江声随马入青城。

五桥今日新知路,千佛当年旧缀名。

水竹光中同一笑,丐君荷露濯尘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沿着桤树田埂和芋头田垄漫步,浩大的熏风吹拂,行程无法计量。
雨点似乎知道我要回家,伴随我离开玉垒山,江水声也随着马蹄进入青城.
今日我初次走遍五桥,这些地方曾有千佛寺闻名于世。
在水光竹影中共享欢笑,请求你用荷叶上的露水洗净我尘封的官帽。

注释

桤塍:桤树田埂。
薰风:温暖的春风。
雨脚:落雨的样子,比喻雨点。
归:返回。
玉垒:地名,位于四川成都附近。
青城:地名,指青城山。
五桥:五个桥梁,可能指特定的景点。
千佛:形容佛寺众多。
旧缀名:昔日有名气的地方。
水竹光:水边的竹林在月光下。
丐君:请求您。
濯:洗涤。
尘缨:尘土覆盖的官帽,代指世俗之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的《青城县何子方使君同年园池》。诗中,诗人以轻快的笔触描绘了在青城县何子方使君的园林中漫步的情景。"桤塍芋垄意中行",诗人悠然自得地穿行于桤木和芋头田间,心境愉悦。"浩荡薰风不计程",表达了夏日微风的宜人与无拘无束,仿佛路程都随着这和煦的风而变得不再重要。

"雨脚背人归玉垒,江声随马入青城",运用了拟人手法,雨水似乎有意避开行人,江水的声音伴随着马蹄声一同融入青城的宁静之中。这两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生动与动态美。

"五桥今日新知路,千佛当年旧缀名",诗人提及了园中的桥梁和历史遗迹,暗示了园池的历史底蕴,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新知之喜。

最后,"水竹光中同一笑,丐君荷露濯尘缨",诗人与友人在水边竹林的光影中共享欢笑,邀请朋友用荷叶上的露水清洗尘世的烦恼,流露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和对自然的亲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传达出诗人与友人游园的惬意与友情的深厚,体现了宋诗的淡雅与闲适之美。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顷自吏部郎去国时独同舍赵友益追路送诗数月友益得仪真过吴江次元韵招之

东风分袂省西廊,袖有明珠照客航。

道义有情通出处,文章无地著炎凉。

君今犹把一麾去,我敢倦锄三径荒。

邂逅天涯如梦寐,肯来相对话更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亲戚小集

避湿违寒不出门,一冬未省正冠巾。

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向梅边有别春。

秉烛登临空语旧,拥炉情味莫怀新。

荣华势利输人惯,赢得尊前现在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信笔

天地同浮水上萍,羲娥迭耀案头萤。

山中名器两芒屩,花下友朋双玉瓶。

童子昔曾誇了了,主翁今但诺醒醒。

归田赢得多无事,输与诸公汗简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南徐道中

生憎行路与心违,又逐孤帆擘浪飞。

吴岫涌云穿望眼,楚江浮月冷征衣。

长歌悲似垂垂泪,短梦纷如草草归。

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篾舫换柴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