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六日书事(其二)

十载招怀自作奸,区区名号等童孱。

冥鸿已在虞罗外,残鲔方游鼎釜间。

三计果看从下蔡,一丸那办守函关。

笑他李白成何事,便儗金陵作小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所作的《八月六日书事(其二)》。诗中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心险恶的感慨。

首联“十载招怀自作奸,区区名号等童孱”,开篇即揭示了十年间自己招引人才,却反被他人利用,自作聪明之举反而成了奸诈的行为,名号在世人眼中如同孩童般微不足道。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的无奈和悲哀。

颔联“冥鸿已在虞罗外,残鲔方游鼎釜间”,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处境的艰难。冥鸿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而虞罗则比喻束缚和限制,暗示自己虽有远大理想,却身陷困境,无法实现。残鲔代表的是即将被烹煮的鱼,暗喻自己就像即将被毁灭的命运,身处绝境。

颈联“三计果看从下蔡,一丸那办守函关”,通过“三计”与“一丸”的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无力感。“三计”可能指的是三种策略或计划,“下蔡”是一个地名,这里用来形容策略的失败;“一丸”可能指一枚药丸,暗示单靠一个方法难以解决问题。这一联反映了诗人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感到束手无策。

尾联“笑他李白成何事,便儗金陵作小山”,以李白为例,讽刺那些自以为是、妄想凭借个人之力改变命运的人。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形象著称,但诗人在尾联中却用“笑”字,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不屑和嘲讽。同时,将金陵比作小山,形象地说明了即使拥有像金陵这样的繁华之地,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描绘,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阻风江上同蔡九逵诸君登静海寺阁

尘土萧条行路难,秋风高阁一冯阑。

云移白鹭烟波远,水绕卢龙木叶寒。

老阅江山犹自壮,行歌天地本来宽。

平生零落馀长剑,得与同游倚醉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卢龙观

卢龙高观压江城,登望遥关绝塞情。

愁外钟山双眼碧,胸中扬子一帆轻。

秋云在野看逾静,晚日当轩落更明。

安得仙人携绿绮,石坛来写万松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三宿岩

积石谁名达磨岩,花间古洞锁苍烟。

何能桑下淹三宿,却探仇池自一天。

古树腾蛟根束铁,春苔蚀雨翠连钱。

只应曾见台城事,回首梁王又几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渡江

天上仙人七宝幢,玉堂云雾隔晴窗。

小山桂树空招隐,秋水芙蓉又渡江。

李广不逢真有数,黄香何用号无双。

石头城下西风急,笑对青萍倒玉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