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充满了深邃哲理与学术修养的古诗,通过对比和隐喻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追求的态度。"博洽推诸老,胸中几石渠"一句,以博大的知识如同渠道中的水流,传承给后世,体现了诗人广博的学识和对先贤智慧的尊崇。"暮年终反约,精义本无馀"表达了即使在晚年,也依然保持着简约不繁复的态度,对于知识的追求纯粹而不夸张。
"羲易忘言后,楞伽绝笔初"通过对《易经》和佛典的引用,强调了诗人对于深奥哲理的探究和领悟。"长归应不憾,旧学尽成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终身追求和积累,最终将这些学习和思考结晶为文字。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映射出宋代士人崇尚理学、注重内在修养的思想倾向。吕祖谦作为一位宋代的文学家,其作品常常蕴含深邃的哲思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这首诗正是其学术风貌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