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游览南山天宁寺的所见所感。首联“客里尘騑未着鞭,短篷送我访幽禅”中,“客里”点明诗人是远行之人,“尘騑”比喻旅途劳顿,“短篷”则暗示了乘坐的小舟,整句表达了诗人虽在旅途中,却心向宁静与禅意。“访幽禅”则直接点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天宁寺,以及他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颔联“横空云冒临江寺,夹岸山随下濑船”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前一句“横空云冒”描绘了云雾缭绕、仿佛要与天空相接的景象,后一句“夹岸山随下濑船”则展现了两岸青山随着小船缓缓前行的动态美,两相对照,既展现了山水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颈联“谩借一觞追胜概,暂分半日洗尘缘”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一觞”(一杯酒)这一细节,诗人表达了在美景中寻求片刻欢愉和心灵净化的愿望。“追胜概”意味着追求美好的景致或体验,“洗尘缘”则是指洗涤心灵的尘埃,去除世俗的烦恼。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更表达了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尾联“城头梅角声孤起,掉首空归又晚天”以城头的梅花角声作为收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孤独的氛围。梅花角声的“孤起”,不仅呼应了前文的“幽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最后的“空归”二字,既是对旅程结束的描述,也是对心灵之旅的总结,表明了诗人虽然身体回到了城市,但心灵却可能仍在追寻的路上,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与探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游览南山天宁寺时的所见所感,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宁静、超脱和精神净化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