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春来祇欠花

道是春来也,春犹似未来。

亦知为日久,祇是欠花开。

残雪依然在,东风几许回。

空令一杯酒,更忆去年梅。

万里寒如信,千林巧莫催。

诗成天一笑,红绿半争魁。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来临但尚未完全绽放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自然界的敏感观察。

首联“道是春来也,春犹似未来”,开篇即点明了春意虽已萌动,但真正的春天似乎还未真正到来。这种微妙的等待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临近却未完全展现的氛围。

颔联“亦知为日久,祇是欠花开”,进一步阐述了春天的到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时间的积累只是缺少了那关键的一抹色彩——花开。这里运用了“祇”字,强调了花开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美丽在于其完整性和多样性。

颈联“残雪依然在,东风几许回”,通过残雪和东风的描写,展现了冬去春来的过渡阶段。残雪象征着冬天的痕迹,而东风则预示着春天的温暖气息。这两者之间的对比,既体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规律,也蕴含了诗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与期待。

尾联“空令一杯酒,更忆去年梅”,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未至时的些许遗憾与怀念。一杯酒或许能暂时消解内心的寂寞,但心中仍难以忘怀去年梅花盛开的美好情景。这一联通过酒与梅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细腻,也暗示了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憧憬。

最后一联“万里寒如信,千林巧莫催”,以“万里”和“千林”为背景,将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中。寒信与春风的对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这里“巧莫催”三字,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祝福。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春景.芳草换野色

何处寻春色,园林已断肠。

居然怜野草,惟此换年芳。

残烧回春久,香泥去路长。

能令南浦碧,未觉五陵芳。

拾翠迷寒食,飞红卧夕阳。

遥知青冢恨,南北两茫茫。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春景.一雨百泉涨

故是春晴好,冬乾已隔年。

一番经过雨,百道涨新泉。

破屋移偏湿,荒陂断复连。

浮山通寺驿,眢井出潮田。

地脉天能续,檐声石亦穿。

仇池九十九,蜡屐去无缘。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春景.鸟散馀花落

风雨欺人后,枝头已自疏。

鸟啼因散去,花落是惊馀。

冲雨知何许,流声已瞥如。

不应红颤雨,犹似暗沾裾。

青子疑弹雀,红桃借网鱼。

开元宫更远,王母寄谁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春景.碧草生旧迹

花下同游迹,令人念旧惊。

如何春草碧,尽向客愁生。

南浦随人色,芳洲拾翠情。

凌波尘渺渺,满地绿菁菁。

冢上何堪没,人间总未平。

池塘新梦破,时复下阶行。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