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渊所作的《再和时可二首(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芝眉不见忽经旬”,以“芝眉”借指友人,表达长时间未见友人的思念之情。“忽经旬”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增加了情感的厚度。接下来的“屡出新篇故恼人”,既表达了对友人新作的欣赏,也含蓄地流露出因友人频繁创作而产生的些许“烦恼”,这种“烦恼”实则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才华的钦佩。
“应共翰林争敏捷,岂如开府但清新。”这里通过对比,将友人的才华与翰林院的文士相比较,突出了友人的敏捷才思;同时,又以“开府”的清雅来衬托友人的作品,显示了其作品的高洁与清新。这种对比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深化了主题。
“鸡豚且入他乡社,桃李何殊故国春。”这两句诗运用了“鸡豚”和“桃李”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着友人与故乡的联系。前一句表达了友人在异乡的生活状态,后一句则通过“桃李”与“故国春”相呼应,强调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最后,“白发苍髯共携手,从来管鲍两忘贫。”这两句诗以“白发苍髯”描绘了老友相聚的场景,体现了深厚的友谊不受年龄和物质条件的限制。这里的“管鲍”典故,指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被后世传为佳话。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态度的肯定,即真正的友谊能够超越物质的贫富,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友情、才华、生活态度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