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汉孟游温陵

月出螺渚寒,扁舟水容夕。

独树起鸣猿,遥山带行客。

清源钟磬音,金粟烟萝碧。

高唱人莫酬,探幽向禅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景象。"月出螺渚寒",月光洒在螺形的洲渚上,带来清冷之感,暗示着夜的深沉。"扁舟水容夕",扁舟在水面悠然划过,倒映着傍晚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氛围。

"独树起鸣猿",远处的一棵孤独的树上传来猿猴的啼声,增添了自然的生动与凄凉。"遥山带行客",远山如带,似乎引领着行者的身影,寓言着旅途的漫长和未知。

"清源钟磬音",诗人听到清脆的钟声从清泉源头传来,增添了禅意与超脱的意味。"金粟烟萝碧",金黄色的粟米花与缭绕的绿色藤萝相映成趣,色彩鲜明,画面优美。

最后两句"高唱人莫酬,探幽向禅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林汉孟的祝福,希望他在探索幽深的禅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无人能及的歌声也暗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以景抒情的送别诗,通过描绘月夜景色和禅寺钟声,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送别

鸡鸣海气白,驱马临长陌。

远树带鸣蝉,孤城对行客。

蓬累我萧然,萍流子何适。

相送独销魂,青山澹寒色。

形式: 古风

仲秋送人之塞上

河洲始鸣雁,白露沾我衣。

念子背乡国,秋风度金微。

举头见黄叶,倏忽四散飞。

如彼远游子,飘泊何当归。

人生无百年,会面安可希。

行当慎霜霰,皓首以为期。

形式: 古风

雨中怀瓢所

积雨抱幽独,斋舍何寥寥。

缅怀博陵子,隐处唯一瓢。

濯足双涧深,行歌七岩遥。

如何在城市,巾舄生尘嚣。

蕙草日已萎,松花日已凋。

相思不可见,梦落寒江潮。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夏日过憩天王寺

炎暑不可度,端居日方永。

同袍四五人,共爱山中静。

飞阁轶氛埃,丛林逗萝径。

潭静日已秋,竹深午犹暝。

初沿双溪转,稍入空中境。

婉婉林鸟声,悠悠野僧定。

平生好幽玩,尽日惬佳兴。

山水发清机,风泉澹初性。

日夕徐徐归,云间响孤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