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谒陶桓公祠

我航东汇泽,来拜陶公祠。

英灵邈千古,犹系吾人思。

公才不世出,幼学多师资。

时衰领重镇,光辉动旌旗。

大哉砥柱力,江汉如潢池。

公生清谈后,惟勤禹为师。

运甓投博具,举措非徒为。

道积业可大,所志在济时。

挥霍掣雷电,呼吸飞云霓。

公在国与立,桓文下风斯。

进退自明正,陋者徒生疑。

孙曾志公志,痛恨晋祚移。

一辞谢世事,采菊忘东篱。

公心愈表表,后哲谅有知。

鄱湖水浩渺,公神亦随之。

醴牲岁复岁,乾坤以为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都昌谒陶桓公祠》,通过描绘对陶公祠的拜谒,表达了对陶公(即东晋名臣陶侃)的敬仰之情。诗中不仅赞美了陶公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还展现了其对国家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首句“我航东汇泽,来拜陶公祠”点明了诗人前往都昌拜谒陶公祠的情景,表达了对陶公的崇敬之心。接着,“英灵邈千古,犹系吾人思”赞扬了陶公虽已逝去千年,但其英灵仍深深影响着后人。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陶公的才华横溢,幼年时便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在动荡的时代中担任重要职务,其领导力如同砥柱一般,稳定了国家局势,使江汉地区如同池塘般平静。

“公生清谈后,惟勤禹为师”提到陶公生于清谈之世,却以勤勉的态度学习,以大禹为师,体现了其求知若渴的精神。接下来的几句“运甓投博具,举措非徒为”描述了陶公在政务上的智慧与决断,其行动并非仅仅出于表面,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道积业可大,所志在济时”表明陶公致力于积累道德与事业,其目标在于救助时局。诗人用“挥霍掣雷电,呼吸飞云霓”来形容陶公的决策与行动的迅速与果敢,犹如雷电与云霓般震撼。

“公在国与立,桓文下风斯”赞扬了陶公在国家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了春秋时期的霸主桓文。最后,“进退自明正,陋者徒生疑”指出陶公行事光明磊落,即便在进退之间也遵循正道,那些见识浅薄的人对此产生怀疑。

“孙曾志公志,痛恨晋祚移”表达了对陶公后代子孙继承其遗志的感慨,同时也对晋朝末年的变迁感到遗憾。诗人以“一辞谢世事,采菊忘东篱”描绘了陶公晚年归隐田园的生活,象征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公心愈表表,后哲谅有知”强调了陶公的心灵高尚,相信后世的智者能够理解其伟大之处。最后,“鄱湖水浩渺,公神亦随之”将陶公的精神比作浩瀚的鄱湖水,永恒地流淌,暗示其精神将永远流传于世间。

整首诗通过对陶公事迹的回顾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刻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的推崇。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发都昌

彭蠡古来称险绝,其间左蠡尤滕说。

两山对峙舟中行,白浪乘风昼翻雪。

都昌枯坐三日来,一日东风帆早开。

匡庐云外露轻碧,水如新镜无尘埃。

苍烟茫茫隔重浦,风力催帆更双橹。

行行指点落星湾,宛在中央手堪拊。

南康太守送我船,船头忽见瀑布泉。

飞流未便解肺渴,自觉清兴同神仙。

我今西南访黄鹤,一水之间望官阁。

棹歌起处天风长,行尽澄湖帆未落。

形式: 古风

开先僧送泉水

泉斋爱泉如爱玉,每向名山观未足。

长言世味无此真,俗客浪誇鱼我欲。

匡庐瀑布故有名,几回坐饮龙池清。

不知泉亦我知否,我独与泉如结盟。

兹行未暇登山寺,远汲双瓶解焦思。

老僧闻我送茶来,笑揖山灵谢珍赐。

剩携阳羡新春芽,夜烹落尽青灯花。

吾泉在惠久能味,岂以异好成遗遐。

相将一碗复一碗,此味天教吾辈管。

明朝西望双虹垂,放笔大书湖水满。

形式: 古风

为黄公献题和靖咏梅图

江梅万树万树春,水边一株偏可人。

山人观物著妙语,云月惨淡愁花神。

诗中香影本无色,宛然眼界翻成真。

谁今以色写香影,山人含笑花应嗔。

山人山人久寥落,风韵犹存松与鹤。

形式: 古风

竹鹤图歌

国之元老太原公,立朝鲠鲠持清忠。

作堂晋水近十载,但见歌颂传儿童。

祝公何言再入相,更期寿在乔松上。

东风吹嘘遍八埏,乾坤无言物有象。

绿竹猗猗鸟鹤鹤,石岩岩兮松落落。

众禽鸣树山起云,千花万花色相错。

苑马南来西入秦,献图称寿意独真。

惟天佑德辅皇极,岁寒贞操公其人。

宝也公门旧游者,有怀如画无能写。

愿公自寿寿苍生,士庆在朝农在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