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花笼微月竹笼烟,百尺丝绳拂地悬。
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鞦韆。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静谧景象的诗句,来自唐代诗人元稹的《杂忆五首》。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夜晚场景。
"花笼微月竹笼烟"一句,以花和竹作为画面主体,传达出春夜的柔美与朦胧,花朵轻拂着细微的月光,而竹间则缭绕着淡淡的烟霭。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柔和。
"百尺丝绳拂地悬",这里的"百尺丝绳"极可能是指某种装饰物或灯笼,它们挂在高处,轻轻触碰着大地。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让人联想到夜晚庭院中可能举行的一些活动,或许是一场诗酒宴会,或许是私下书信的往来。
接下来的"忆得双文人静后,潜教桃叶送鞦韆"则透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双文人"可能指的是两位文学素养深厚的人物,他们在夜深人静之际,共同回忆着过去的情谊。而"潜教"一词,则表达了一种隐秘而温馨的教学方式,这里很可能是指诗人与友人之间通过书信交流心得,或是在月下私密地分享知识和智慧。"桃叶送鞦韆"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桃叶可能象征着纯洁或爱情,而"鞦韆"则是一种古代婴儿的摇篮,这里很可能是指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就如同对待新生命一样细腻而深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庭院中的宁静美景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温柔。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象,也让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共鸣。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
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山榴似火叶相兼,亚拂塼阶半拂檐。
忆得双文独披掩,满头花草倚新帘。
春冰消尽碧波湖,漾影残霞似有无。
忆得双文衫子薄,钿头云映褪红酥。
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
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