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高尚道德境界的理想状态。"德行修逾八百,阴功积满三千"表明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高度追求和成就,这里的“八百”和“三千”都是用来形容数量极多,是对诗人德行高尚的夸张之词。"均齐物我与亲冤"则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平等待人的胸怀,"冤"在这里指的是世间的恩怨,表明了诗人已经达到了不再计较世俗恩怨的境界。
"始合神仙本愿"说明诗人通过修行达成了与神仙相同的愿望,即实现了超脱尘世、成仙的理想。接下来的"虎兕刀兵不害,无常火宅难牵"则是对这种境界的一种描述,意味着在这样的状态中,连生命安全的威胁(如虎兕等猛兽,刀兵等战争,以及无常即死亡的恐惧)都无法造成真正的伤害,而世间的诸多困扰(火宅,即佛教中的比喻,指痛苦和烦恼之处)也无法牵绊。
最后"宝符降后去朝天。稳驾鸾车凤辇"则是对这种成仙升天的一种美好描绘,“宝符”可能指的是仙界的信物或凭证,"降后"意味着在得到这样的信物之后,诗人即将离开尘世,去往天界。"稳驾鸾车凤辇"则是对升天之行的一种形象表达,其中“鸾车”和“凤辇”都是古代神话中的仙乘。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道德修养的高度赞美,以及对超脱尘世成仙的理想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层面追求和超验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