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丹阳后寄徐元舆

别君忽五年,相望非一日。

会合如梦寐,欣喜对形质。

是时春已仲,临水柳未密。

载酒相与游,轻舠劣容膝。

禅扃竹下过,乳井松间出。

烹茶觉暂醒,岸帻情弥逸。

兴阑乘月归,及旦解行繂。

离怀更宿酲,远想都如失。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翻译

与你分别已经五年,思念从未间断。
重逢仿佛在梦境中,满心欢喜面对彼此真实的样子。
此时已是春天中期,河边柳树还未繁茂。
我们带着酒一同出游,小舟狭窄仅容膝间。
经过竹林中的禅房,又见泉水从松间涌出。
煮茶喝下后暂时清醒,摘下头巾心情更加舒畅。
游玩尽兴乘着月色回家,直到天明解开旅途的束缚。
离别的愁绪如同宿醉未消,远方的思念仿佛失去了方向。

注释

别君:与你分别。
忽:突然。
五年:五年时间。
相望:相互期盼。
非一日:并非一天。
会合:重逢。
梦寐:梦境。
形质:彼此的外貌。
春已仲:春天已到中期。
临水:河边。
柳未密:柳树不茂盛。
载酒:带着酒。
轻舠:小舟。
劣容膝:勉强容纳两人。
禅扃:禅房。
乳井:泉水井。
松间:松树之间。
烹茶:煮茶。
觉暂醒:暂时清醒。
岸帻:摘下头巾。
情弥逸:心情更愉快。
兴阑:兴致阑珊。
乘月归:乘月色回家。
旦:早晨。
解行繂:解开旅途的束缚。
离怀:离别之情。
宿酲:宿醉未消。
远想:远方的思念。
如失:仿佛失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发丹阳后寄徐元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五年后重逢的惊喜和相聚时光的美好记忆。首句“别君忽五年,相望非一日”直接点明了时间和分离之久,接着通过“会合如梦寐,欣喜对形质”描绘出相见时的恍若梦境和真挚喜悦。诗人抓住春天的景色“春已仲,临水柳未密”,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他们一同出游,“载酒相与游,轻舠劣容膝”,乘小舟游览,显得亲密无间。沿途经过“禅扃竹下过,乳井松间出”的清幽之地,品茗提神,心情更加舒畅。“岸帻情弥逸”形象地写出诗人披头散发,悠然自得的状态。夜深月色中,他们尽兴而归,“兴阑乘月归,及旦解行繂”,直到天亮才告别。

最后两句“离怀更宿酲,远想都如失”则流露出离别后的些许醉意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这段相聚时光的珍视和离别后的失落感。整体上,这是一首情感真挚,情景交融的友情诗篇。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发长芦江口

篙师柂工相整衣,龙女庙中来宰豨。

野祝击鼓降神语,老鸦衔肉上树飞。

长江无风平似削,两橹夹舸行将归。

南国山川都不改,伤心慈姥旧时矶。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发昭亭

春泥深一尺,车马重重迹。

亲旧各还城,山川空向夕。

今朝水平岸,不畏舟碍碛。

始随湍涨发,已入青苍壁。

落日未逢人,孤村望来客。

泱泱漫田流,青青被垄麦。

欲霁鸠乱鸣,将耕杏先白。

我无农亩勤,千里事行役。

寄谢昭亭神,果不吝深泽。

形式: 古风

发陶庄却寄刁经臣裴如晦

方看梅柳春,共别川河上。

移舟人已归,回首竹林望。

水浑不照影,山远犹相向。

闻道欲西游,汉家今尚壮。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古柳

岸侧古大柳,谁种临长江。

中自出蠹蝎,百岁成枯腔。

忽值涨流没,槎牙缀旌幢。

腹肤藏蛟龙,半夜雷砰韸。

飞霆痕尚白,如斩马陵庞。

倏尔巨电至,万弩声裂缸。

又为狂风摧,所残惟朽桩。

卧干越大鼎,绝膑不可扛。

就爇以照渔,骇鳞一何厖。

始知网罟细,未足禁突撞。

隆准以脱去,城下徒焚降。

我从洲上泊,昏晓睨船窗。

始终睹变毁,欲赋挑残釭。

吾交评韩诗,险韵古莫双。

安得共咏此,但嗟各他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