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木冈山

台郡东北关,距关卅三里。

有山号木冈,盘在乱云里。

山头薄云端,山脚围云底。

云归山面真,势直摩空起。

我从高处望,望中叹观止。

眼界放大千,一切皆俯视。

罗列凡几山,山山是孙子。

允矣少祖山,天生非偶尔。

读书要信书,得之于郡纪。

见说混沌初,乾坤凿渣滓。

为我问化工,此山何时始。

山灵浑无语,终古海天峙。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高处远眺木冈山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之情。

首句“台郡东北关,距关卅三里”,点明了木冈山的位置,位于台郡东北方向,距离台郡约三十里之遥。接着,“有山号木冈,盘在乱云里”描绘了木冈山隐匿于云雾之中的神秘景象,展现出山峰与云海交融的壮观画面。

“山头薄云端,山脚围云底”进一步描绘了木冈山的形态,山头仿佛与云层相接,山脚则被云雾环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立体感。接下来,“云归山面真,势直摩空起”描述了云雾在山体表面聚集,山势直冲云霄,展现出一种雄伟而震撼的气势。

“我从高处望,望中叹观止”表达了作者站在高处远眺时的感慨,感叹眼前的景色令人惊叹不已。接下来,“眼界放大千,一切皆俯视”形容了作者视野开阔,能够将周围的一切尽收眼底,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罗列凡几山,山山是孙子”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众多山峰排列在眼前,每一座山都显得渺小,衬托出木冈山的巍峨。接下来,“允矣少祖山,天生非偶尔”赞美木冈山如同少祖山一般,其存在并非偶然,而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结果。

“读书要信书,得之于郡纪”提醒人们读书时要相信书中的记载,了解地方的历史和地理知识。接下来,“见说混沌初,乾坤凿渣滓”引用了《易经》中的概念,描述了天地初开之时,混沌未分的状态,引出对自然生成过程的思考。

“为我问化工,此山何时始”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者的疑问,询问木冈山是如何形成的。最后,“山灵浑无语,终古海天峙”以山灵无言回应,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静默,山峦始终屹立于海天之间,展现出自然界的坚韧与不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木冈山的壮丽景象以及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宇宙生成和自然法则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439)

章甫(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立春吟

九十春光今第一,忙中日月多相失。

人生逢春要惜春,莫使春光惯笑人。

今日春风到我家,报□□□□□□。

□□□□□□□,□□□□□□□。

形式: 古风

东观读未见书

吾闻华峤书后汉,老子藏书号东观。

东观之书柱下藏,中有奇书待搜看。

蓬莱山上问道家,蓬莱山下罗书案。

藏之名山传其人,发箧真如天章焕。

卒然读之得未曾,不厌百回通一旦。

古来拥书富多文,漫侈风流誇淹贯。

杜氏库兮曹氏仓,非不琳琅万轴灿。

争如柱史妙秘藏,妙秘几人经把玩。

纵封群玉山中书,未抵蓬莱山一半。

吾侪学海信无涯,茫茫那不望洋叹。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贺施君渭入泮

表表仙风天宝纪,君才遥继前人美。

年少文坛旗鼓争,笔摇五岳云落纸。

剑精预卜逄雷知,万丈光芒腾气紫。

泮芹一浴水流香,桂碧杏红连枝起。

瀛洲桥,长安市。

春风得意恣遨游,马上看花凭笑指。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山人笑渡行

溪流水势曲又曲,古渡济人日不足。

招招舟子在中流,两岸遥闻橹声促。

东岸渡来西岸人,西岸待渡还相续。

渡头溪水流出山,人在山头高处瞩。

当时结伴入山深,乱云何处寻芳躅。

不知世上有风波,烟霞以外了无欲。

今日出上望滔滔,毋乃旁观笑当局。

造物非以人拘拘,逸者荣兮劳者辱。

夫人自甘逸与劳,山水何曾分雅俗。

红尘静处暮烟横,山自空青水自绿。

形式: 古风 押[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