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挽歌

高燕未云罢,谈笑遽成昔。

主人华堂居,日月来相偪。

寿耋会有终,昧哲亦同寂。

槁骸释忧欢,幽室闭朝夕。

神冥无遗响,形化存往迹。

子孙笃虚仪,亲故寄空恻。

如何还相哭,共是远行客。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古挽歌》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生命的无常与死亡的必然性。开篇“高燕未云罢,谈笑遽成昔”,以燕子的飞去比喻时光的流逝,谈笑间岁月已逝,生动地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易逝。接着“主人华堂居,日月来相偪”描绘了主人在华丽殿堂中的生活,但即便是这样的繁华也难以抵挡时间的脚步,暗示了人生终将面对的孤独与寂寥。

“寿耋会有终,昧哲亦同寂”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有限和不可逆转,无论是长寿还是短命,最终都将归于寂灭。“槁骸释忧欢,幽室闭朝夕”则通过描述尸体的平静与墓室的封闭,形象地表现了死亡后的寂静与永恒的静止状态。

“神冥无遗响,形化存往迹”表达了对死者灵魂的追思,即使肉体消逝,但其影响与痕迹仍存在于世间。“子孙笃虚仪,亲故寄空恻”描绘了后人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尽管他们无法再与亲人交流,但内心的情感却如同空中的哀叹一般,永远存在。

最后,“如何还相哭,共是远行客”以一种悲凉的语气总结,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都只是生命旅程中的过客,最终都将走向相同的终点。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生死的主题,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约南溪看桃花未得往,化事已阑,寄诸弟城中

未及赴春约,桃花已先落。

况兹风雨天,草堂阴漠漠。

暮色悄已入,鸣鸠殊未歇。

寥寥此时意,书之寄城阙。

形式: 古风

初夏,城南道中即事

我行造城曲,揽辔眺晴空。

雨足麦初秀,原野飘长风。

茂树拥深翠,落英缀残红。

已盼时序改,稍忻怀抱通。

行吟忽忘疲,周览遂无穷。

田夫陇头饭,山翁林下逢。

即复道里闾,熙然侪庶农。

所贵平生意,谁顾形迹同?

形式: 古风

夏日园林端居即事

闲园一独坐,忻忻众鸟吟。

重云忽开朗,夏日照长林。

新绿无遗壤,茂树有余阴。

芳时良难得,胡为抱疚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伤逝

私心常恻恻,家人亦皇皇。

临晨惨将别,镫烛俨华妆。

斯须不可留,奄忽掩辉光。

余事勤槥椟,僮御尚匆忙。

独无可究理,起坐但彷徨。

午景照正中,始觉夏日长。

恍恍疑有凭,惊风自飘扬。

出入安所习,触目成悲伤。

洞房遽已静,素帷夕复张。

幼子初学语,呕哑在我旁。

抚此平生欢,弥用摧中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