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令之会稽新昌

越舸将渡西陵时,腊雪欲作阴云垂。

古岸潮回夜冰阁,冰上鲤鱼红尾鬐。

知君奉亲聊自得,穷冬涉险仍熙熙。

县民但可观此意,休羡江边孝女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当船只准备渡过西陵的时候,腊月的雪像要化作阴云低垂。
古老的河岸夜晚潮水退去,冰冻的楼阁映照在月光下,冰面上的鲤鱼尾巴鲜红如火。
我知道你为了侍奉亲人过得还算满足,即使在严冬冒险出行也心情愉快。
对于县里的百姓来说,只需欣赏你的这份心意就好,不必羡慕江边那些孝女的碑文。

注释

越舸:越过船只。
渡:渡过。
西陵:古代地名,长江上的重要渡口。
腊雪:农历十二月的雪。
阴云垂:阴沉的云层低垂。
古岸:古老的河岸。
潮回:潮水退去。
冰阁:冰封的楼阁。
鲤鱼:一种常见的淡水鱼。
红尾鬐:红色的鱼尾。
奉亲:侍奉亲人。
聊自得:勉强过得去,还算满足。
穷冬:严冬。
涉险:冒险。
熙熙:形容心情愉快。
县民:县里的百姓。
可观此意:欣赏这种心意。
休羡:不必羡慕。
孝女碑:表彰孝顺女子的石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尧臣在冬季乘船过西陵时的情景。"越舸将渡西陵时",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船只准备横渡江面的画面,暗示着旅程的开始。"腊雪欲作阴云垂",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和阴郁,腊月的雪似乎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古岸潮回夜冰阁,冰上鲤鱼红尾鬐",这两句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夜晚的潮水退去,岸边的冰阁映衬着月光,而冰面上跃动的红尾鲤鱼则为这冷寂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色彩。

"知君奉亲聊自得,穷冬涉险仍熙熙",诗人赞赏友人能在如此严寒中不顾艰险,为了奉养亲人而心情愉悦,展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县民但可观此意,休羡江边孝女碑",诗人提醒读者,眼前的场景虽然不如孝女碑那样流传千古,但同样值得尊敬和欣赏,表达了对友人孝行的肯定和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季西陵的景色,赞美了友人的孝心,并传递出对平凡生活中的美好情感的珍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余居御桥南夜闻妖鸟鸣效昌黎体

都城夜半阴云黑,忽闻转毂声咿呦。

尝忆楚乡有妖鸟,一身九首如赘疣。

或时月暗过闾里,缓音低语若有求。

小儿藏头妇灭火,闭门鸡犬不尔留。

我问楚俗何苦尔,云是鬼车载鬼游。

鬼车载鬼奚所及,抽人之筋系车辀。

昔听此言未能信,欲访上天终无由。

今来中土百物正,安得遂与南方俦。

上帝因风如可达,愿令驱逐出九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冻禽

高树绕吾庐,薄暮烟气重。

将栖立傍巢,已振窥落氄。

有来同蘖枝,亦各不偎拥。

飕飕阴风寒,夜雪岂无恐。

形式: 古风 押[肿]韵

初见淮山

游宦久去国,扁舟今始还。

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

断岭碧峰出,平沙白鸟闲。

南归不厌远,况在水云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

我昔吏桐乡,穷山使屡蹑。

路险独后来,心危常自怯。

下顾云容容,前溪未可涉。

半崖风飒然,惊鸟争堕叶。

修蔓不知名,丹实坼在荚。

林端野鼠飞,缘挽一何捷。

马行闻虎气,竖耳鼻息嗋。

遂投山家宿,骇汗衣尚浃。

归来抚童仆,前事语妻妾。

吾妻常有言,艰勤壮时业。

安慕终日间,笑媚看妇靥。

自是甘努力,于今无所慑。

老大官虽暇,失偶泪满睫。

书之空自知,城上鼓三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