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长孙皇后谏猎图

黄门晓出西清仗,秋色满天鹰犬王。

虎落遥连渭水南,鸾旗直度河桥上。

日边云气五色文,虬须天子真天人。

羽林猛士森成列,六气不惊清路尘。

太平无征帝神武,岂为禽荒将按部。

已知哲后佐兴王,不数樊姬能霸楚。

从容数语即罢田,六宫迎笑花如烟。

跸回那待外庭疏,听谏由来同转圜。

天宝神孙隳大业,锦绣五家争蹀躞。

可怜风雪骊山宫,正与真妃同射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题长孙皇后谏猎图》描绘了一幅皇家狩猎的场景,以皇后长孙氏的形象为中心,展现了她的智慧和对国家的深思熟虑。首句“黄门晓出西清仗”,点明皇后清晨从宫廷出来,显示出她的庄重和职责所在。接着,“秋色满天鹰犬王”描绘了秋天的猎场气氛,暗示着狩猎的规模。

“虎落遥连渭水南,鸾旗直度河桥上”进一步描绘了皇后的出行队伍,显示出皇家威仪。“日边云气五色文,虬须天子真天人”则通过象征手法赞美皇帝的威严和神圣,同时也暗含皇后对天子的敬仰。

“羽林猛士森成列,六气不惊清路尘”描述了护卫的森严,以及皇后劝谏时的平静与公正。“太平无征帝神武,岂为禽荒将按部”表达了皇后认为在太平盛世,不应过度沉溺于狩猎,应以国事为重。

“已知哲后佐兴王,不数樊姬能霸楚”借樊姬的历史典故,赞扬长孙皇后具有贤良淑德,能辅佐君王。“从容数语即罢田,六宫迎笑花如烟”描绘皇后劝止狩猎后,宫中欢笑如花,气氛和谐。

最后两句“跸回那待外庭疏,听谏由来同转圜”强调皇后谏言的力量,以及皇帝接受意见的态度,显示了君臣之间的良好互动。而“天宝神孙隳大业,锦绣五家争蹀躞”则以历史教训警示,提醒人们警惕帝王沉迷享乐导致国运衰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皇后长孙氏的智慧和美德,以及她对国家稳定的重要作用,寓言深刻,富有教诲意义。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题华山图

华岳连天向西起,澒洞秦川三百里。

巨灵高掌削芙蓉,影落黄河一线水。

云台雾谷巢神仙,羽衣金节时周旋。

大笑失脚白骡背,归来石上长鼾眠。

千载悠悠寄玄赏,耳孙风骨犹萧爽。

远从丹丘渡沧海,追挹神踪欲长往。

何人想像图真形,叠崖阴洞高林青。

上摩金天之帝京,下揽玉女之明星。

峰耶麓耶两莫极,虎豹叫绝烟霏冥。

仙家楼观超然住,遥认微茫是征路。

丹梯铁锁不可攀,直唤茅龙上天去。

形式: 古风

懒拙道人苕溪晓望图

忆昔薄游苕之城,溪光近秋山晚晴。

连峰接嶂望不极,惟有白云纵复横。

渔村无林树墨色,微风忽起菰蒲声。

月从太湖东畔出,直射西塞山前明。

人家碧玉壶中住,野舫银河天上行。

酒酣时起发长啸,水底直遣鱼龙惊。

老晖乡亦此盘礴,安知今我非三生。

尽搜万象入奇笔,画与诗境俱峥嵘。

吾家苕中有茅屋,京尘满鬓难为情。

顿令扁舟夜入梦,万顷鸥波归濯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金宣孝太子墨竹

沙海神光射天起,中有蟠龙龙有子。

混同江声何处来,卷作淋浪墨池水。

蜿蜒欻起鳞鬣张,蜕骨立化千筼筜。

一朝侍臣抱髯泣,鹤驾不归云路长。

百年梁苑陵谷变,流落人间能几见。

明昌内府应秘藏,小字亲题保成殿。

吁嗟帝子真天人,此君亦作天人真。

君不见洋州老太守,挥洒虽工无此神。

形式: 古风

绿玉连环歌为邢从周典簿作

于阗河头夜光发,赤髯贾胡采明月。

中有美璞凝寒晶,唯许鬼工能琢成。

伊谁得此邢公子,示我绿玉双连理。

恍如空碧虹气垂,半隐青瑶蟾一规。

展之两环不逾尺,叠作团团小苍璧。

縠文错落映雷文,宛是昆吾宝刀刻。

庐陵学士癖好奇,辨古重似琼琚词。

珊瑚佩钩讵可数,我疑制自金源时。

集贤仙公丈人行,凤阁舍人文有样。

请君留束宫锦袍,待看挥毫玉堂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