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金缕曲》是清代张秀端在小除夕时偶然翻阅旧作,发现友人韶台三兄几年前在小除夕所作之诗后,填此词以回应。词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词的开篇“又索新吟矣”,表达了作者再次寻找灵感创作的心情。“记年华、已经十一,诗才四纸”则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时光和创作。接下来的“每到小除重展读,太觉光阴弹指”,生动地描绘了时间飞逝的感觉,每一次小除夕的回顾都让作者感到时间如同弹指间消逝。
“回首忆、寒梅花里。自放湘帘香偶品,累诗人、诗价偿无已”几句,通过回忆在寒冷梅花盛开的季节,独自品味诗歌的场景,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这里“累诗人、诗价偿无已”形象地说明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投入与付出,即使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
“想不厌,痴如此”则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痴迷与热爱,即使再创作也不觉得厌倦。接下来的“今年定有佳章纪。庆团圆、天伦乐事,问谁能似”预示着新的一年里,作者期待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来记录家庭团聚的快乐时刻,并且询问谁能像自己一样享受这样的乐趣。
“去岁君归刚十日,来岁又应千里。便得句、亦凭双鲤”几句,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情况,表达了对友人韶台三兄的思念之情。去年友人刚归来十日,而今年又要远行千里,只能通过书信(双鲤,古代指书信)来传递情感。
最后,“爆竹声中词代柬,听松庐、酒熟灯如绮。料诗兴,勃然起”描绘了在新年到来之际,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思念,想象着在松庐中饮酒畅谈,灯光如绮,诗兴勃发的场景。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创作的期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