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妙声所作的《次韵答伍公年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解职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解印辞河曲”描绘了诗人卸下官职离开繁忙之地的情景,显示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告别。接下来,“携家近碧山”展现了他带着家人迁居到青山环绕的环境,透露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栖迟连草阁,来往隔松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居所的清幽,草阁与松关的意象增添了隐逸的氛围。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见,感到十分投缘,用“见我殊同调”表达彼此的默契和共鸣。然而,诗人遗憾相识太晚,“相知仍恨晚”,流露出对友情的渴望和对过去时光的追悔。
最后两句“谈笑竟忘还”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畅谈的愉快,时间在欢笑中悄然流逝,以至于忘记了返回的时间。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变化,展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