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阻风

雁峰飘泊又经年,却忆槎头缩项鳊。

三伏炎光真烁石,重湖骇浪远连天。

快风坐阅千帆过,上水徒劳百丈牵。

坎止流行随所遇,便当归去访林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大雁在雁峰上漂泊又度过了一年,回忆起在槎头捕获的小头鳊鱼。
炎热的三伏天阳光炽热如熔石,宽阔的湖泊上巨浪连天。
疾风吹过,我静观无数船只驶过,逆流而上的努力白费力气。
人生起伏,随波逐流,此刻应归隐山林享受清泉。

注释

雁峰:指代雁栖息的山峰。
经年:多年。
槎头:地名,可能指捕鱼的地方。
缩项鳊:一种小型淡水鱼。
三伏:农历夏季的三个最热的十天。
烁石:形容阳光强烈到能灼热石头。
重湖:深广的湖泊。
骇浪:巨大的波浪。
快风:疾风。
千帆过:众多船只经过。
百丈牵:形容用力拉船逆流而上。
坎止:坎坷不平,比喻人生的困难。
流行:顺流而下。
所遇:遇到的情况。
林泉:山林和泉水,象征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戡的《江行阻风》,描绘了诗人乘船在江上遭遇阻风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雁峰飘泊又经年”以大雁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暗示了诗人长期在外游历的艰辛。次句“却忆槎头缩项鳊”回忆起家乡的美味,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三伏炎光真烁石”生动描绘了夏日酷暑中烈日炙烤的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艰难与炎热。第四句“重湖骇浪远连天”进一步渲染了江面波涛汹涌的险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未知阻挠的无奈。

第五、六句“快风坐阅千帆过,上水徒劳百丈牵”通过“快风”与“千帆过”反衬出自己的停滞不前,而“上水徒劳百丈牵”则形象地写出船只逆流而上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急和无力感。

最后两句“坎止流行随所遇,便当归去访林泉”表达了诗人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决定一旦风停,就返回山林享受宁静的生活。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又向往归隐的性格。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灯夕不出偶成

晚岁光阴只自惊,眼中乐事叹何曾。

雕鞍绣幰多游子,纸帐蒲龛一病僧。

尘翳扫除方寸地,光明散作百千灯。

维摩丈室跏趺坐,千息调匀唤不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芍药

自古维扬厥草夭,露红烟紫不胜娇。

郑风已久名溱洧,洛品犹堪压魏姚。

痛饮莫辞金凿落,清标偏爱玉逍遥。

楚狂小子嗟多病,坐对珍丛不自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观雪(其二)

乾坤浩荡渺无涯,龙凤纵横落万家。

似与宓妃矜态度,未应姑射并容华。

排檐巧缀纤纤玉,著树齐开种种花。

料得琼瑶天不惜,等閒狼籍委泥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观雪

卧听跳珠落瓦沟,晓来飞雪冻云稠。

晃观佛国三千界,幻出仙家十二楼。

公子休誇梁苑宴,高人空泛剡溪舟。

何如缚取吴元济,夜半衔枚入蔡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