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公洞

武龙南浦南,秀拔异众山。

下有岩洞幽,嵌虚隐玄关。

岑公江陵来,一寓不复还。

养神脱尘滓,百岁如童颜。

至今遗像存,寂寞空幢幡。

老柏壮人气,清泉绕回环。

暂为物外游,偷向壶中閒。

叟其静者欤,深藏厌喧烦。

或将避扰攘,甘此石穴艰。

不虞身后闻,夐若高难攀。

万事皆偶尔,多在功名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岑公洞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的隐逸生活,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超然的情怀。

首先,诗人以“武龙南浦南,秀拔异众山”开篇,将岑公洞置于群山之中,突出其独特与秀丽,仿佛是大自然的瑰宝,引人入胜。接着,“下有岩洞幽,嵌虚隐玄关”,描绘了洞穴的神秘与深邃,暗示着其中隐藏着未知的秘密或故事。

“岑公江陵来,一寓不复还”,提到历史上的岑公,从江陵远道而来,被此地的美景所吸引,选择在此隐居,不再返回尘世。这不仅展现了岑公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也暗含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养神脱尘滓,百岁如童颜”,进一步描述了岑公通过修炼达到身心纯净的状态,岁月在他身上似乎失去了意义,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永恒之美。这种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有的理想状态。

“至今遗像存,寂寞空幢幡”,表达了对岑公及其精神世界的怀念,尽管他已不在人世,但他的形象和精神依然留存于世间,成为后人仰望的典范。

“老柏壮人气,清泉绕回环”,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老柏树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清泉则代表着清澈与纯净,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共生的自然环境。

“暂为物外游,偷向壶中閒”,表达了诗人暂时逃离尘世,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叟其静者欤,深藏厌喧烦”,诗人通过“叟”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喧嚣尘世的厌倦。

“或将避扰攘,甘此石穴艰”,表达了对逃避纷扰、甘愿承受艰难困苦以求得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执着。

最后,“不虞身后闻,夐若高难攀”,诗人感叹岑公的名声虽大,却难以企及,表达了对岑公精神境界的高度敬仰与追求。

“万事皆偶尔,多在功名间”,诗人以一句哲理性的总结,指出人生的许多事情都是偶然的,真正的价值往往在于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追求,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岑公洞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隐逸生活的赞美,展现了对自然美、精神自由、超然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74)

冯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温汤寺

温汤气如蒸,冷泉寒于冰。

并流不相入,汹涌争奔腾。

佛庐焕金碧,法地何时兴。

二泉洒其间,回环清且澄。

维舟爱古柏,磴道垂千层。

殿堂绝纤埃,潇洒严香灯。

敲栏施鱼食,弄水摇悬藤。

一掬洗病眼,再漱袪烦膺。

远访岂惮劳,胜游诚可矜。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涂山寺

巴山俗可厌,万叠誇雄伟。

江前一峰秀,青林带孤起。

长舟截巨浪,平舆登峻趾。

古寺隐山背,来造神已喜。

清泉绕修竹,野径入葭苇。

女娲旧生处,石坳勤戾止。

圣神固有合,天作非偶尔。

玉简事恍惚,越书莽非是。

孤亭凌绝顶,坐有千古意。

二江错交会,比屋聚纷蚁。

把酒一长笑,忘情但高视。

形式: 古风

丰都观

横江耸孤峰,陟巘访山境。

修廊转空曲,古殿冠绝顶。

汉柏抚骨立,唐碑独孤挺。

高踞自轩豁,遐追若俄顷。

长生尽室来,避世或箕颖。

逍遥奚所适,遗事传缑岭。

药岩已无灶,烟云但枯井。

风前凡几过,物外初一省。

清风谁与游,高步局难骋。

形式: 古风

利州漕宇八景(其一)会景亭

天下台府胜,益昌囿佳山。

使者高世才,秀隐林樾间。

仰山复仰人,昔旅无由攀。

辟书就始志,来若游子还。

史公实宾从,与脱簿领艰。

会景驾峰出,碧玉森周环。

栋梁宿云雾,栏槛平江关。

杖屦从公游,萧散万虑閒。

酒随至乐尽,诗到无疵删。

经年若朝夕,语去涕欲潸。

属余省亲闱,看公趣天颜。

此会不可再,鸿鹄方高翾。

八咏风迹存,二江声潺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