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窦泽处士二首(其一)

兰亭醉客旧知闻,欲问平安隔海云。

不是金陵钱太尉,世间谁肯更容身。

形式: 古风

翻译

兰亭宴会上的醉客我早有耳闻,
想要问候平安却只隔着大海的云雾。

注释

兰亭:指兰亭集会,古代著名的文人聚会地点。
醉客:喝醉的宾客,可能指聚会中的饮酒之人。
旧知闻:以前就有所耳闻的人物。
欲问平安:想询问对方安好。
隔海云:比喻相隔遥远,难以直接联系。
金陵:古都南京的别称。
钱太尉:钱鏐,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这里借指有权势的人。
世间:人间,世上。
更容身:愿意接纳或容留此人。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怀念旧友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远方朋友平安的关切和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兰亭醉客旧知闻"一句,以兰亭为背景,将诗人的旧日欢乐时光与现在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欲问平安隔海云"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关心之情,虽然相隔遥远,但心意相通。

"不是金陵钱太尉,世间谁肯更容身"则是诗人借古代名将钱塘自比,表达自己虽不及古人,但也希望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位置。这里的"金陵钱太尉"指的是东晋时期的钱塘,这里用来象征着一个理想中的安身立命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旧友的思念和自我境遇的感慨,传达了一种淡淡的悲凉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归宿与认同的渴望。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寄窦泽处士二首(其二)

鳌背楼台拂白榆,此中槎客亦踟蹰。

牢山道士无仙骨,却向人间作酒徒。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望思台

芳草台边魂不归,野烟乔木弄残晖。

可怜高祖清平业,留与闲人作是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淮口军葬

一阵孤军不复回,更无分别只荒堆。

莫言赋分须如此,曾作文皇赤子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