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八首,并叙(其三)

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昔以来有一股小泉水,源自远方山岭的背后。
它穿过城市,流经村庄,滋养着茂盛的蓬草和艾蒿。
水流最终汇入柯氏陂塘,那里聚集了十亩的鱼虾。
干旱年份泉水干涸,枯萎的萍藻粘附在破碎的土块上。
昨晚南山飘来乌云,雨水只滋润了一犁的土地。
我欣喜地寻找旧河道,知道这水能恢复荒芜之地。
芹菜根深深埋藏,哪怕只有一寸也让人感叹。
雪芽何时才会发芽,春天的斑鸠肉可以烹煮了。

注释

微泉:小泉。
远岭:远方的山岭。
蓬艾:野生的蓬草和艾蒿。
柯氏陂:某人的池塘。
昨夜:昨晚。
故渎:旧河道。
荒荟:荒芜的土地。
芹:芹菜。
雪芽:春天的芹菜芽。
春鸠:春天的斑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通过对微泉流经远岭背、穿城过聚落、最终汇聚成柯氏陂十亩鱼虾会的描述,展现了泉水在旱季的枯竭与雨后再生的生机。诗中“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和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生长、变化乃至个人命运的沉思。

苏轼作为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更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的敬畏和生命力的赞美。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东坡八首,并叙(其四)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形式: 古风

东坡八首,并叙(其五)

良农惜地力,幸此十年荒。

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

农父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

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东坡八首,并叙(其六)

种枣期可剥,种松期可斲。

事在十年外,吾计亦已悫。

十年何足道,千载如风雹。

旧闻李衡奴,此策疑可学。

我有同舍郎,官居在灊岳。

遗我三寸甘,照座光卓荦。

百栽倘可致,当及春冰渥。

想见竹篱间,青黄垂屋角。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东坡八首,并叙(其七)

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

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

家有一亩竹,无时容叩门。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飧。

可怜杜拾遗,事与朱、阮论。

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