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公墓书感(其二)

巍然高冢俯崇墉,宛笑盖棺论未公。

殇等汪僮终后死,事非敌忾敢言忠。

读碑谁陨孤臣泪,树碣翻旌猛士功。

一种伤心难遣处,棠梨花放隔年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过马公墓书感(其二)》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郑国藩所作,通过描绘马公墓的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历史公正性和英雄忠诚性的深刻思考。

首联“巍然高冢俯崇墉,宛笑盖棺论未公”描绘了马公墓的雄伟景象,墓冢高耸,俯瞰着周围高墙,仿佛在微笑中讽刺着世人对历史人物评价的不公。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墓冢以情感,暗示了对历史评价的不满。

颔联“殇等汪僮终后死,事非敌忾敢言忠”对比了马公与汪、僮等人的命运。马公最终牺牲,而汪、僮等人在生前并未表现出同样的忠诚。这句诗揭示了忠诚与生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历史对不同人物忠诚度评判的差异性。

颈联“读碑谁陨孤臣泪,树碣翻旌猛士功”转向对马公墓碑的感慨。读碑之人或许会因马公的英勇事迹而落泪,而墓碑上所记载的功绩却可能被后世遗忘或误解。这里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脆弱性和对英雄事迹被忽视的忧虑。

尾联“一种伤心难遣处,棠梨花放隔年红”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尽管时间流逝,但马公的牺牲和忠诚依然令人感伤,如同隔年的棠梨花开得鲜艳,却无法抚平心中的哀痛。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牺牲精神的敬仰和对公正评价历史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马公墓的描写和历史人物命运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公正性和英雄忠诚性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历史记忆脆弱性的忧虑。

收录诗词(138)

郑国藩(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八五七—一九三七),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潮州金山书院,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有《似园文存》三册。诗,以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其学生杨世泽、蔡丹铭所辑《似园文存》中《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为底本

  • 字:晓屏
  • 号:似园老人
  • 籍贯:潮州

相关古诗词

昨日之日行

昨日之日嗟可忧,群山积雨漫溪流。

行人两两相负过,虽有桥梁如拍浮。

南归童仆皆贾勇,阔步岂顾川无舟。

狂澜更与人争力,一跌性命甘长休。

乘险徼幸乃无患,作客如此真何求。

今日之日却优游,青天挂幕阴霾收。

朝阳透射鸟乌乐,宿潦平帖蛟龙愁。

新花芳草色鲜莹,时而殷红垂石榴。

风景清旷亦可嘉,旅衣酸寒马足羞。

冈原渐高沮洳少,此行应快无迟留。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广济道中(其二)

南北驱驰不少休,人生何处足优游。

去年立马龟峰道,亦是春泉绕舍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李公择山房(其二)

松篁入路水溅溅,自是庐山小洞天。

尽道秀才心好静,谁知风骨是真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慧日寺(其二)

江面深沉带地流,清风爽气入层楼。

倚栏却认登浮玉,平看沧溟万里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