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歌

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凯歌》是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所作,展现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诗中充满了豪情壮志,表达了在面对敌人时,将士们团结一致,以忠义为本,勇往直前的决心。

“万人一心兮太山可撼”,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形容众志成城的力量,仿佛连巍峨的大山都能被撼动,强调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进一步阐述了忠诚与正义的力量,其气势如冲破天际的星辰,象征着高尚品质的崇高与伟大。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表现了主将与士兵之间的深厚情感,如同亲人一般,体现了领导者的威望与士兵的忠诚。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说明了军纪严明,任何违反军法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

“号令明兮赏罚信”,表明了军队的管理严格而公正,赏罚分明,确保了军队的高效运作。

“赴水火兮敢迟留”,表达了将士们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敢无畏,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绝不退缩。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体现了将士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战的决心,既是对上层统治者的尊重,也是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关怀。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最后表达了对抗敌胜利的渴望,以及对功名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建立在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之上,而非个人私利。

整首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是戚继光及其将士们英勇事迹的生动写照,也是对后世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纪事

十年荼毒悲闽徼,壬戌扬旌岊水湄。

剑倚秋风平剧垒,帆悬涨海聚新夷。

翻思往日同盟地,何似中流击楫时!

报国志酬民恨雪,艰虞此意更谁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游雁山集景

雁山秋杪一探奇,素练千寻下雁池。

仙掌芙蓉当客耸,石梁盂钵为谁遗?

岩高月挂观音镜,洞古云生罗汉衣。

施雨神龙归太速,尚余鼻水滴清漪。

形式: 七言律诗

宜曛洞

共爱朝曦好,吾怜夕照斜。

听桡归晚渡,看鸟篆睛沙。

啸发悲高叶,杯空落断霞。

醉衔三尺舞,直欲挽天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振衣台

蓬莱有佳人,佩剑游南纪。

指顾山海间,徜徉群动里。

薄行幽径纡,乱石谁人驱?

中有千丈表,乘之临玉虚。

拂袖惊长风,浩歌空九衢。

飘摇揖王母,如闻琼佩琚。

幽人保元命,义士轻其躯。

雉飞不逾阜,鹏抟九万余。

巨翰如可挟,从此谢尘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