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兴圣宫次韵

万马东西甬路斜,银河初曙起宫鸦。

天香随辇凝三素,风絮沾袍点六花。

铜史漏浮催卓午,玉奴声转进流霞。

词臣点缀瑶池事,底用秋风海上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袁桷的《早朝兴圣宫次韵》描绘了清晨皇帝早朝时的宫廷景象,语言细腻,意境深远。

首句“万马东西甬路斜”,以“万马”形容众多的侍从,形象地展示了宫廷的庄严与肃穆。甬路斜行,暗示了道路的曲折与深邃,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层次感。

“银河初曙起宫鸦”,将银河初现的晨光与宫中的乌鸦相联系,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也隐喻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天香随辇凝三素,风絮沾袍点六花”,进一步描绘了早朝的氛围。天香随行,象征着皇家的尊贵与神圣;“三素”可能是指三种不同的香料,增加了画面的香气和层次感。风絮沾袍,以轻盈的雪花比喻,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寓意着纯洁与高雅。

“铜史漏浮催卓午,玉奴声转进流霞”,铜史漏是古代计时的工具,此处用来表示时间的紧迫与皇权的威严。玉奴声转,可能是指宫女的声音,她们在忙碌中传递信息,为早朝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流霞则象征着美酒佳肴,预示着早朝后的宴饮。

“词臣点缀瑶池事,底用秋风海上槎”,词臣指的是文官,他们为瑶池(可能指皇宫或宴会场所)增添光彩。底用秋风海上槎,可能是在感叹文官们为了点缀皇家的盛事而忙碌,却可能忽视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或价值,暗含对文官角色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早朝时宫廷的庄严、自然的和谐以及文官的角色,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蕴含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

收录诗词(330)

袁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字:伯长
  • 号:清容居士
  • 籍贯:庆元路鄞县
  • 生卒年:1266—1327

相关古诗词

用早朝韵酬伯生试院见怀

玉署松深月半斜,研朱和露勘涂鸦。

射熊心苦穿杨叶,吐凤声清饱竹花。

过眼似迷三里雾,腾身谁上九层霞。

故人掉首南山去,应钓秋风汉水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寄城南友人

三入承明愿已酬,蓬瀛又复接清流。

碧笺时写飞花恨,宝瑟曾传细雨愁。

梦绕故园追过雁,眼穿乡树认归舟。

荼蘼落尽啼鹃急,惭愧群公得纵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开元恩禅师

恩公遁迹阊门寺,欲下绳床谢不能。

露滴花光珠五采,月涵江影塔千层。

石榴红帽明如火,海艾青毡冷似冰。

俯首西山人物论,独听孤雁对残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题郝伯常雁足诗

深羁孤馆鬓毛斑,猛虎摇鬒障海寰。

玉树已歌归逝水,羽书难射隔平山。

不须羝乳终回汉,肯学鸡鸣诈度关。

一寸蜡丸凭雁寄,明年春尽竟生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