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大尹登最高峰每句上四字皆张诗

身在翠微兮,我意登泰山之仲尼。

眼空溟渤兮,而亦收其吞天之势,以助吾胸中之奇。

足蹑青云兮,遂挥长风而直上。

手扶红日兮,光光明明于宇宙间,是曰男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蔡清在自然景观中的深刻感悟与豪迈情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壮丽的山川景象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身在翠微兮”,开篇即以“翠微”二字描绘出一片幽静、清新的山林景象,暗示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心境平和而宁静。“我意登泰山之仲尼”,借由想象攀登泰山,联想到古代圣贤孔子,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道德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眼空溟渤兮,而亦收其吞天之势”,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诗人的眼界开阔,能够包容天地万物,甚至吞吐苍穹,象征着诗人胸怀广阔,不拘小节,有着超越常人的视野与气魄。

“足蹑青云兮,遂挥长风而直上”,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云端漫步,借助长风之力直冲云霄的场景,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超越自我极限的精神状态。

“手扶红日兮,光光明明于宇宙间”,最后以“红日”为喻,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希望如同太阳般明亮,照亮整个宇宙,寓意着诗人内心充满光明,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对人生、理想和道德的深刻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

收录诗词(62)

蔡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商山四皓图

邹鲁儒生落秦火,诸公正在山中卧。

咸阳宫殿三月红,诸公洞里自春风。

马上英雄饶善骂,骂声不到商山下。

独怜帝子意来虔,一至汉廷力回天。

君不见李斯韩彭皆菹醢,秦皇汉帝亦安在。

当年商山四老翁,至今人间往往想丰采。

形式: 古风

洛江行送业师

我有先生学行独不群,籍籍声华动八闽。

我窃绪馀尚一荐,嗟吾先生兮始自贡途充国宾。

先生不见伊吕当年无科第,自有功名万古新。

困龙若际风云便,方潭勺水可腾身。

虽然先生早了环中趣,否泰由来都是春。

此行如遇成都卜,只问忠与孝,不问屈与伸。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题严陵送别卷

我未识江生,而知生之名。

生年始十六,文采动群英。

乃父严州守,其学见之行。

承家今有子,贤路拟相仍。

吾友阮君浩,杨钦及其兄。

与生同笔砚,临别莫为情。

千里驰书来,祈我赠诗声。

诗以道情志,不以供人事。

矧我非善鸣,何以塞君意。

虽然仁者赠言古有之,要之其言不必寄。

尝闻君子学为己,请赠此语当篇诗。

形式: 古风

画图景

崇山巍巍矗天起,根盘不知几十里。

万木群然山之巅,其中大者挺然长干而繁枝,明堂之栋应可拟。

远山其势浸微茫,双峰直监青云里。

丈人结庐擅山光,闲来呼童携竹杖。

出门一徜徉,翘然矫首青云上。意欲乘风至帝旁。

一得至帝旁,俯首瞰下方。

何处民穷何俗陋,谁为奸恶谁善良。

便应奋起今日凭栏手,为兹民胞物与一铺张。

铺张毕,塞吾责,然后归去来兮旧山阿。

千驷万钟奈尔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