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诜上人留宿.是日俞明府鹤瓢道人同访

高树颠风,疏篁啸雨。青山绕屋云来去。

出林残磬讽经馀,扑帘轻雾烧香处。

闲客相过,仙踪偶驻。山僧更解留人住。

夜窗灯火茗鸥宽,谈不尽,鸡声曙。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的《踏莎行》由王行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画面。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

“高树颠风,疏篁啸雨”,开篇即以动态的自然景象引入,高树在风中摇曳,稀疏的竹林在雨中发出啸声,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青山绕屋云来去”一句,将视线拉回至屋舍周围,青山环绕,云雾缭绕,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世隔绝,充满了神秘与宁静。

“出林残磬讽经馀,扑帘轻雾烧香处”,进一步描绘了屋内的情景。林间的钟声余音袅袅,似乎还在诵读佛经,而轻雾与香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修行者的日常,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闲客相过,仙踪偶驻”,诗人邀请朋友来访,仙人般的身影偶尔停留,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欢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最后,“山僧更解留人住。夜窗灯火茗鸥宽,谈不尽,鸡声曙。” 山中的僧人不仅热情地留客人住宿,夜晚的灯火、茶香与鸥鸟相伴,使得交谈持续到天亮,鸡鸣曙光,却仍意犹未尽。这一段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静谧山居中度过的一段美好时光,充满了和谐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踏莎行》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禅意,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18)

王行(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 字:止仲
  • 号:淡如居士
  • 籍贯:元明间苏州府吴县
  • 生卒年:1331—1395

相关古诗词

题来鹤辞卷

冠佩锵锵俨致斋,清安堂上醮筵开。

九霄共仰孤鸾至,万里俄看众鹤来。

寥唳清音风澹荡,回旋轻羽雪毰毸。

须知感召由诚敬,赞咏兼欣属上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铁啸轩

旌阳有遗?,亦赋仙人姿。萧散薄世荣,结楼水之湄。

酒酣弄铁笛,丹凤鸣雄雌。

又如孙公和,长啸苏门时。

爰名铁啸轩,见者称其宜。

云间有吟翁,时与同襟期。

昔倒楼上尊,今看卷中诗。

翩翩继芳躅,屡诵骚人词。

因之一凭阑,翛翛起遐思。

馀韵渺犹在,春江烟树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寒山拾得图

松风谡谡生夜凉,白露欲湿练衣裳。

苍苍古苔遍幽石,石根烟筱连疏篁。

携手道人同徙倚,应是禅床定初起。

笑指天边明月光,方寸要当如此耳。

形式: 古风

赠无相

湖海觅佳士,氛埃叹销沉。

独有遗世踪,不异古与今。

上人莅名刹,素声著丛林。

㔻生无滞怀,逸气凌孤岑。

兹焉远相过,清风洒烦襟。

方欣共徜徉,歘然起遐心。

岁月易云晏,新阳复来寻。

去去何当还,愿贻金玉音。

毋令积遥思,江山烟雾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