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学吴康仁及第南归

因为太学选,志业彻春闱。

首领诸生出,先登上第归。

一荣犹未已,具庆且应稀。

纵马行青草,临岐脱白衣。

家遥楚国寄,帆对汉山飞。

知己盈华省,看君再发机。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翻译

因为参加太学选拔,学业显赫直到春闱
作为众学生的领袖,他率先高中,荣耀归来
初次荣光尚未消散,这样的喜庆实属罕见
骑马驰骋在青草地,即将分别时脱下学子白袍
家乡远在楚国,船帆对着汉山飞翔
满朝文武皆为知己,期待你再次展现才华

注释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春闱:科举考试之一。
首领:领袖。
具庆:盛大的庆祝。
稀:少有,罕见。
纵马:策马。
脱白衣:脱去学子的白袍象征身份转变。
遥:遥远。
楚国:古国名。
汉山:泛指长江两岸的山脉。
知己:好友。
华省:华丽的朝廷。
再发机:再次展示才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频所作,名为《送太学吴康仁及第南归》。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之作,作者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

“因为太学选,志业彻春闱。” 开篇即点出了友人因考取太学而有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这里“春闱”指的是科举考试的场所,也隐喻着希望和新生。

“首领诸生出,先登上第归。”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喜悦的景象,友人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里的“首领”指的是名列前茅,而“诸生”则是对其他考生的统称。“先登上第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骄傲和欣慰之情。

“一荣犹未已,具庆且应稀。” 这里,“一荣”指的是朋友的成功,而“犹未已”则意味着这份喜悦还远未结束。诗人通过“具庆且应稀”表达了对友人的连绵不断的祝福。

“纵马行青草,临岭脱白衣。” 这两句描写了送别时的景象,“纵马行青草”表现了自由自在的情态,而“临岭脱白衣”则是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心境。

“家遥楚国寄,帆对汉山飞。” 这里诗人写出了友人的远方归去,通过“家遥楚国寄”强调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帆对汉山飞”则是送别时壮观的情景描绘。

“知己盈华省,看君再发机。”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未来更高峰的期待。这里的“知己”指的是互相理解和欣赏的朋友,而“盈华省”则是说充满了赞美之辞。“看君再发机”则预示着友人未来的成功将会更加辉煌。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典诗词中对友情和祝愿的表达,而且还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一种超越时空、跨越山河的深远情谊。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送姚侍御充渭北掌书记

北境烽烟急,南山战伐频。

抚绥初易帅,参画尽须人。

书记才偏称,朝廷意更亲。

绣衣行李日,绮陌别离尘。

报国将临虏,之藩不离秦。

豸冠严在首,雄笔健随身。

饮马河声暮,休兵塞色春。

败亡仍暴骨,冤哭可伤神。

上策何当用,边情此是真。

雕阴曾久客,拜送欲沾巾。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留题姚氏山斋

未厌栖林趣,犹怀济世才。

闲眠知道在,高步会时来。

露滴从添砚,蝉吟便送杯。

乱书离缥帙,迸笋出苔莓。

异果因僧摘,幽窗为燕开。

春游何处尽,欲别几迟回。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寄辛明府

何处无苛政,东南有子男。

细将朝客说,须是邑人谙。

别业空经稔,归田独未甘。

目凝烟积树,心贮月明潭。

晓鼓愁方乱,春山睡正酣。

不任啼鸟思,乡社欲桑蚕。

形式: 排律 押[覃]韵

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