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二)

艰难闻道有归音,部曲霜行璧月沉。

王春正月调玉烛,使星万里朝天心。

颇令山海藏国用,乃见县官恤民深。

经心陇蜀封疆守,必有人材备访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在困苦中听到回归的消息,队伍踏霜前行,如璧月沉寂。
正值春天正月,调整明亮的玉烛,使者长途跋涉,向天子表达忠诚。
朝廷的财物妥善管理,显示出官员对百姓的深切关怀。
用心守护陇蜀边疆,必定会访求并储备人才。

注释

艰难:困苦艰难。
闻道:听到消息。
归音:回归的信息。
部曲:军队。
霜行:踏霜而行。
璧月:明亮如璧的月亮。
王春:春天之初。
玉烛:比喻明亮的烛光或政策。
使星:使者之星,指使者。
朝天心:向天子表达忠诚。
山海:代指国家。
国用:国家的财物。
恤民:体恤百姓。
经心:用心关注。
陇蜀:古代地区名,包括今甘肃、四川一带。
封疆守:守护边境。
访寻:访求寻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寄上叔父夷仲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欣喜,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和期待。首句“艰难闻道有归音”描绘了在困境中听到希望的信息,显示出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接着,“部曲霜行璧月沉”以严寒夜色中的队伍行进比喻艰难的时局和忠诚的士气。

“王春正月调玉烛”暗指朝廷在春天调整政策,犹如调节明烛,寓意着政治清明。“使星万里朝天心”则象征使者长途跋涉,传达中央的决策,以示对民生的重视。“颇令山海藏国用”进一步强调国家财政的妥善管理,而“乃见县官恤民深”直接表达了对地方官员体恤百姓的赞赏。

最后两句“经心陇蜀封疆守,必有人材备访寻”,诗人期盼能有贤才守卫边疆,并表示朝廷会积极寻找和任用这些人才,展现出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远,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深沉与关怀。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一)

少年有功翰墨林,中岁作吏几陆沉。

庖丁解牛妙世故,监市履狶知民心。

万里书来儿女瘦,十月山行冰雪深。

梦魂和月绕秦陇,汉节落毛何处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上高李令怀道

李侯湖海士,瓜葛附婚友。

平生各转蓬,未曾接樽酒。

寄声维劳勤,江路常永久。

节物居然秋,蜕虫悲高柳。

传闻辟学馆,鼓士荐豚韭。

能使珥笔黔,稍知忠信有。

骄虎缩爪距,诗礼开户牖。

事胜感邦人,伐山谋不朽。

武功笔如椽,文字烂琼玖。

谓予有书癖,摹篆写科斗。

不珍金石刻,要我一挥肘。

安知乃儿戏,敢传万世后。

摩拂幼妇篇,惭非换鹅手。

公其勤劳来,嘉政民父母。

不用琢苍崖,丰碑在人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寄朱乐仲

故人昔在国北门,邻舍杖藜对樽酒。

十五年馀乃一逢,黄尘急流语马首。

懒书愧见南飞鸿,君居三十六峰东。

我心想见古人面,晓雨垂虹到望崧。

形式: 古风

寄馀干徐隐甫

江行长邅回,风水忧索米。

相逢解人颐,高士徐孺子。

鸬鹚葭苇间,煮茗当酌醴。

夜船饷蒸鹅,白发厌甘旨。

东江始分风,苔网馈百纸。

遣兵夜赋诗,月冷石齿齿。

别来星环天,再见艳桃李。

寄声良劳勤,报我阙双鲤。

但闻佳邑政,杻械生菌耳。

颇闻延诸儒,破讼作诗礼。

顾予白下邑,庭聚雨前蚁。

珥笔诵汉章,锥刀争未已。

初无得民具,名实正尔尔。

愿闻庖丁方,江湖天到水。

遥知解千牛,袖手笑血指。

书来傥垂教,改事从此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