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寺沙四围,曲声从中起。
初发雨霏微,须臾忽滂沛。
飘风绕屋梁,遏云云欲坠。
鸾吹与莺啼,化作清商意。
神女朝暮愁,鲛人深下泪。
半夜弹箜篌,河流终瀰瀰。
此地多野干,镇日鸣不已。
愿借清绝音,一为洗烦耳。
乍听疑广陵,又疑秦淮沚。
试问歌者谁,云是打铁子。
少小学阊门,随飙度辽海。
无食涩歌喉,挥锤涕如雨。
再请歌一曲,未歌先掩袂。
宛转更悲凉,增我流离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中在孤寺聆听打铁子演唱吴歌的独特体验。诗的开头以环境起兴,孤寺四周被沙包围,悠扬的曲声从寺内传出,随着雨势由细雨转为大雨,增强了音乐的氛围。接着,风吹屋檐,仿佛要将云彩吹落,音乐旋律如同鸾吹和莺啼,带出清冷的秋意,唤起神女和鲛人的哀愁。
打铁子的歌声深深打动了诗人,他听到的不仅是音乐,更是流浪者的辛酸与苦楚。半夜的箜篌声,如同河流般绵延不绝,与野外干鸣交织,增添了离愁别绪。诗人请求再听一曲,却发现歌手在未唱之前已先含泪,歌声婉转而悲凉,触动了诗人心中的漂泊之感。
最后,诗人惊讶于这歌声的技艺,以为是广陵或秦淮的名伶,但得知只是打铁子所为,不禁感叹其生活艰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共鸣,展现了打铁子歌声的魅力,以及诗人对生活底层人民的同情与感慨。
不详
短发投荒又一年,每逢山寺便留连。
远公自爱寻陶令,吏部曾无识大颠。
一片钟声和骨冷,半边月色可人怜。
文章节义浑閒事,何日还题到白莲。
土床閒坐啜黄齑,得句时翻经背题。
义胆久拚沙暴骨,禅心不学絮黏泥。
难期苏子看羝乳,长伴支公听马嘶。
塞外无花拈雪示,何人微笑各凄凄。
终年长许傍孤筇,翘首云飞第一峰。
瓶汲几乾湘水浪,鱼敲欲起鼎湖龙。
既收残骨埋花雨,又召游魂听雪钟。
五岭三山当此日,清泉共酌祝寒松。
竹杖方袍久不疑,萧然茗碗雪来时。
枯桐未卖宁堪爨,古墨多残足疗饥。
已过虎溪难强笑,欲投鱼腹亦成痴。
但将泡影看身世,海角天涯月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