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瞻惠双刀

彭城一双刀,黄金错刀镮。

脊如双引绳,色如青琅玕。

开匣飞电落,入手清霜寒。

引之置膝上,凛然愁肺肝。

我衰气力微,览镜毛发斑。

誓将斩鲸鲵,静此沧海澜。

又欲戮犀兕,永息行路难。

有志竟不从,抚刀但长叹。

投刀泪如霰,北斗空阑干。

归来刈蓬蒿,锄田植芳兰。

惜刀不忍用,用亦非所便。

弃置尘土中,坐使锋刃刓。

床头夜生光,知有蛟龙蟠。

惭君赠我意,时取一磨看。

形式: 古风

翻译

彭城有一对宝刀,镶嵌着黄金的错刀镮。
刀背像两根拉紧的绳索,颜色如同青色的美玉。
打开刀匣,光芒如电落下,握在手中感觉清冷如霜。
将刀放在膝盖上,令人敬畏,仿佛触动了内心的恐惧。
我年老体弱,照镜子看到满头白发。
我发誓要斩杀巨鲸猛兽,平息大海的波澜。
还想杀死犀牛野象,让行人不再受阻。
然而壮志无法实现,只能抚摸刀身感叹。
挥泪抛下宝刀,北斗星也显得空旷无依。
回家后割草锄地,种上芬芳的兰花。
可惜这刀舍不得用,即使用也不方便。
最终把它丢在尘土中,刀锋渐渐磨损。
夜晚床头闪现光芒,知道有蛟龙盘旋。
感激你的赠予之意,时常取出来打磨看看。

注释

彭城:地名,指彭城(今江苏徐州)。
黄金:贵重金属。
错刀镮:镶嵌装饰的刀环。
脊如双引绳:刀背形状比喻为拉紧的绳索。
青琅玕:形容刀的颜色如青色美玉。
凛然:令人敬畏的样子。
鲸鲵:古代传说中的大鱼,这里代指巨兽。
阑干:空旷无依。
蓬蒿:野生草。
芳兰:香草,象征高洁。
刓:磨损。
蛟龙蟠:蛟龙盘绕,象征神秘力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子瞻惠双刀》,诗中描述了朋友苏轼赠送的一对宝刀。诗人首先赞美刀的精致工艺,刀脊如双线牵引,色泽青绿如琅玕,打开刀匣时寒光四射,仿佛霜降手中。然而,诗人自感年老体衰,无力施展刀剑之威,只能感叹壮志未酬。他想象用刀斩鲸鲵平定海患,除犀兕解行人之困,但最终未能付诸行动,只能泪流满面,将刀置于一边。

诗人感慨万分,决定不再使用这把刀,任其在尘土中磨损。然而,每到夜晚,床头刀光闪烁,似乎蛟龙盘旋,提醒他赠刀的深意。他感到惭愧,感激朋友的情谊,时常取刀磨砺,以寄托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又有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广福僧智昕西归

老人寄东岩,萧然四无邻。

八尺清冷泉,中有白发人。

婆娑弄明月,松间夜相宾。

平生指庚壬,终老投此身。

筑室颍川市,西望长悲辛。

故山比丘僧,茧足超峨岷。

归涂三千里,秋风入衣巾。

北崦百步外,我梦一室新。

速营三间堂,永奉两足尊。

我归要有时,久远与子亲。

悟老非凡僧,瓦砾化金银。

归来味玄言,见日当自陈。

形式: 古风

马上见卖芍药戏赠张厚之二绝(其一)

春风欲尽无寻处,尽向南园芍药中。

过尽此花真尽也,此生应与此花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中秋见月寄子瞻

西风吹暑天益高,明月耿耿分秋毫。

彭城闭门青嶂合,卧听百步鸣飞涛。

使君携客登燕子,月色着人冷如水。

筵前不设鼓与钟,处处笛声相应起。

浮云卷尽流金丸,戏马台西山郁蟠。

杯中渌酒一时尽,衣上白露三更寒。

扁舟明日浮古汴,回首逡巡陵谷变。

河吞巨野入长淮,城没黄流只三版。

明年筑城城似山,伐木为堤堤更坚。

黄楼未成河已退,空有遗迹令人看。

城头见月应更好,河流深处今生草。

子孙幸免鱼鳖食,歌舞聊宽使君老。

南都从事老更贫,羞见青天月照人。

飞鹤投笼不能出,曾是彭城坐中客。

形式: 古风

中秋夜八绝(其一)

长空开积雨,清夜流明月。

看尽上楼人,油然就西没。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