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春感兴

春风日日雨时时,寒力潜从暖势衰。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

诗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机坐可窥。

应是正人持造化,尽驱幽细入垆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春风吹拂天天下雨,寒冷力量渐渐在温暖中衰退。
宇宙间无形之气默默蕴含万物形象,万千生灵何处不显上天的无私。
诗文通达自然规律行走间即可采撷,道理契合天机静坐亦能洞察。
应当是正直之人掌控着自然变化,尽数驱使细微之物历经锻炼锤炼。

注释

春风:春天的风。
日日:每天。
雨时时:时常下雨。
寒力:寒冷的力量。
潜从:暗暗地跟随。
暖势衰:温暖的趋势减弱。
一气:指宇宙间的元气或根本之气。
不言:无声,默默。
含:蕴含。
有象:万物的形象,现象。
万灵:万物,一切生灵。
何处:哪里。
谢无私:感谢或显示上天的无私。
诗通物理:诗歌通晓自然的法则。
行堪掇:行动中能够采集,体验。
道合天机:道理与自然的奥秘相吻合。
坐可窥:静坐时也能窥见,理解。
应是:应该是。
正人:正直的人。
持造化:掌握自然的创造和变化。
尽驱:全部驱使。
幽细:微小的,隐秘的事物。
入垆锤:经过熔炉锤炼,比喻经历考验和锻炼。

鉴赏

此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和谐、万物更新的感悟,以及对正直之人的哲学思考。开篇“春风日日雨时时”写出了春天交替出现的风和雨,体现了季节更迭中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寒力潜从暖势衰”则描绘了春天温暖气息逐渐取代冬日寒冷的过程。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这两句通过对宇宙间唯一气的阐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万物平等、无私赋予生命力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道家哲学“道法自然”的认同。

接下来的“诗通物理行堪掇,道合天机坐可窥。”则显示了诗人通过诗歌来理解和表达宇宙的根本规律,以及个人与自然、天道之间的和谐统一。这里的“物理”指的是对自然界的深刻把握,而“堪掇”则是从中汲取灵感,创作诗歌。

最后,“应是正人持造化,尽驱幽细入垆锤。”表达了诗人对于正直之人的赞誉。这里的“正人”指的是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他们能够顺应自然规律,掌握宇宙的创造力,将所有微妙复杂的事物都能融会贯通。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于宇宙和谐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中秋十五夜寄人

高河瑟瑟转金盘,喷露吹光逆凭栏。

四海鱼龙精魄冷,五山鸾鹤骨毛寒。

今宵尽向圆时望,后夜谁当缺处看。

何事清光与蟾兔,却教才小少留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中秋十四日夜对月上南平主人

今宵前夕皆堪玩,何必圆时始竭才。

空说轮中有天子,不知何处是楼台?

终忧明夜云遮却,且埽闲居坐看来。

玉兔银蟾似多意,乍临棠树影裴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中秋夕怆怀寄荆幕孙郎中

白莲香散沼痕乾,绿筱阴浓藓地寒。

年老寄居思隐切,夜凉留客话时难。

行僧尽去云山远,宾雁同来泽国宽。

时谢孔璋操檄外,每将空病问衰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中秋月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