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莲香散沼痕乾,绿筱阴浓藓地寒。
年老寄居思隐切,夜凉留客话时难。
行僧尽去云山远,宾雁同来泽国宽。
时谢孔璋操檄外,每将空病问衰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高洁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
"白莲香散沼痕乾,绿筱阴浓藓地寒。" 这两句从眼前的景象切入,白莲花散发出清香,但池塘的边缘已显干涸;绿色的草丛投下浓密的阴影,地面因而感到凉意。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淡定与宁静。
"年老寄居思隐切,夜凉留客话时难。" 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更加珍视安逸的生活,愿意隐居以寻求心灵的平和。在夜晚的凉风中,与来访的客人闲谈,也显得分外珍贵。
"行僧尽去云山远,宾雁同来泽国宽。" 行者僧侣渐行渐远,消失在遥远的云雾之中;而诗人的友人则如和煦的春风,带给诗人温暖与安慰。
"时谢孔璋操檄外,每将空病问衰残。" 诗人偶尔向旧友谢孔璋询问家中的琐事,或是关心他的健康状况,这些都是对亲情、友情的珍惜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
春时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
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
红霞青壁底,石室薜萝垂。
应有迷仙者,曾逢采药时。
桃花饶两颊,松叶浅长髭。
直是来城市,何人识得伊。
通宵亦孤坐,但念旧峰云。
白日还如此,清闲本共君。
二毛凋一半,百岁去三分。
早晚寻流水,同归麋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