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夕怆怀寄荆幕孙郎中

白莲香散沼痕乾,绿筱阴浓藓地寒。

年老寄居思隐切,夜凉留客话时难。

行僧尽去云山远,宾雁同来泽国宽。

时谢孔璋操檄外,每将空病问衰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白莲花香散去池塘边已干涸,绿竹阴凉浓郁苔藓之地显寒意。
年迈寄居此地隐居之念愈发强烈,夜晚凉爽时分留客共话时事艰难。
行走的僧人已尽数远去云山渺茫,迁徙的大雁相伴而来水乡天地宽广。
时常像谢玄、孔璋在撰写檄文之余,又常带着一身病痛向人诉说老去的哀伤。

注释

白莲:白色的莲花,象征高洁。
香散:香气飘散。
沼痕:池塘的痕迹,指池塘干涸后的景象。
绿筱:绿色的细竹。
阴浓:阴影浓郁,形容竹影深重。
年老:年纪大了。
寄居:暂时居住在非户籍所在地。
思隐:渴望隐居避世。
夜凉:夜晚天气变凉。
话时难:谈论时局艰难。
行僧:游方的僧侣。
云山远:云雾缭绕的山,形容路途遥远且景致幽深。
宾雁:迁徙中的大雁,比喻远方的来客。
泽国:水乡,多湖泊河流之地。
时谢:时而,偶尔。
孔璋:指东汉末年的文学家陈琳,曾任曹操的记室,擅长写檄文。
操檄:撰写檄文,古代官方文书,多用于声讨、征召。
空病:身体的空虚之病,泛指各种病痛。
问衰残:询问、感叹自己的衰老和虚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高洁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

"白莲香散沼痕乾,绿筱阴浓藓地寒。" 这两句从眼前的景象切入,白莲花散发出清香,但池塘的边缘已显干涸;绿色的草丛投下浓密的阴影,地面因而感到凉意。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淡定与宁静。

"年老寄居思隐切,夜凉留客话时难。" 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更加珍视安逸的生活,愿意隐居以寻求心灵的平和。在夜晚的凉风中,与来访的客人闲谈,也显得分外珍贵。

"行僧尽去云山远,宾雁同来泽国宽。" 行者僧侣渐行渐远,消失在遥远的云雾之中;而诗人的友人则如和煦的春风,带给诗人温暖与安慰。

"时谢孔璋操檄外,每将空病问衰残。" 诗人偶尔向旧友谢孔璋询问家中的琐事,或是关心他的健康状况,这些都是对亲情、友情的珍惜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精神寄托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中秋月

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东楼莫碍渐高势,四海待看当午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半夜婵娟影,正对五侯残酒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书古寺僧房

绿树深深处,长明焰焰灯。

春时游寺客,花落闭门僧。

万法心中寂,孤泉石上澄。

劳生莫相问,喧默不相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书匡山隐者壁

红霞青壁底,石室薜萝垂。

应有迷仙者,曾逢采药时。

桃花饶两颊,松叶浅长髭。

直是来城市,何人识得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友人寒夜所寄

通宵亦孤坐,但念旧峰云。

白日还如此,清闲本共君。

二毛凋一半,百岁去三分。

早晚寻流水,同归麋鹿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